微言大義,了悟人生——讀《論語》有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892字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假期雖短,可讀罷《論語》,孔子的一言一仍在我腦海中浮現,久久不能抹去。

我最喜歡的就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句。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處理自己和他人關係的一條準則,這也是儒家倫理的一個特色。可以這樣說,忠恕之道是孔子發明的。子貢曾向孔子表達過兩點願望: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別人。孔子當時就在子貢頭上澆了一瓢冷水:“子貢呀,這不是你能做到的。”如果從個人來講,要想成為一個仁人君子,就應該從“忠恕”之道入手。“忠”道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習慣,但有些原則不一定為他人所接受,一個善於處世的人,應該本著尊重別人個性習慣的原則去適應化解,不能接受別的人的人說明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應學會由人及己的方法。如果這樣,就可以消除別人對自己的怨恨,緩和人際關係。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這是指在對待仁的問題上,即使是老師,也可以不與他謙讓。孔子和儒家十分重視師生關係的和諧,強調師生尊嚴,學生不可違背老師,不過這是在一般情況下。而且,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用謙讓,這是實現了把仁德擺在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標準。

孔子對教育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還領會不了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但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啟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如果不能由此推知出另外三個角,就不要再重複去教他了,這是孔子有名的啟發式的教育方法,孔子不喜歡灌注式的教育方法,那是把學者看成消極的接受者。他強調,施教者要循循善誘,學者要積極思考。啟發式的教育原則,乃是在學者有了迫切的求知願望時,也就是他急於要做卻做不成功,急於要說卻說不清楚的時候,才給予開導和啟示,使之主動進行深入思考和反覆試驗。

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讀完了《論語》,看似簡單的一本書,竟蘊含著如此巨大的智慧。通過讀《論語》,我彷彿穿越到幾千年以前,也成為了孔老夫子的學生,坐在學堂裡,聽他講解人生的真諦……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