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作文範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樣的三字經對每個人都不陌生,回憶自己的兒時,那時候,對三字經中的所表達的含義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舊會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複著長者的誦讀,時間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這本《三字經》在中國流傳上千年,它們又是怎樣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啟蒙之物呢?現在的我又一次翻開幼時的三字經,才發現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兒時讀《三字經》更多的對裡面延伸的故事感興趣,孔融讓梨,孟母三遷……但是如經發現《三字經》包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論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敗,還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瑣事,都是對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書正文的開頭,一個人的一生之初應是善良的,這樣做出來的事情也會朝著善的方向發展。那麼反過來想,是否有性本“惡”的情況出現呢,中國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賢明之主,從他們降生的那一刻,並非就註定他們是帶著惡或善的,歷史上也有賢明者最後被權力腐蝕,墮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後禍國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數,他們曾經善過,但同樣也變惡了。這樣還算他們性本善嗎?
人之初時期,嬰兒是沒有善惡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對幼兒啟蒙時期的一種要求,即一個在幼兒啟蒙時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顆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頭,這也是幼兒啟蒙最關鍵的一點,從小樹立他們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養的,而非直接告訴他們人性本就是善良的,這樣告知一樣的結論,在他們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字經》作為幼兒經典啟蒙讀物地位不可撼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結合如今的社會,家長們在孩子啟蒙時期就灌輸他們一些帶有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色彩的觀念,將培養向善之心完全的拋之腦後,只是淺顯的解釋字面上的意識,而不去深入瞭解《三字經》是無法發揮他們真正的作用的。現代家庭中,孩子們重新拾起國學,識《三字經》,習國禮,又有多少孩子們和家長們是真正將這些經典有意義的人生啟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國國學博大精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經》卻能產生影響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來越多的人真正的瞭解國學背後帶來的文化、觀念、意識。
您可能感興趣:
- ▸ 三字經讀後感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 讀後感
▸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 國小四年級作文
▸ 三字經讀後感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 讀後感
▸ 《牧犬三部曲》讀後感 讀後感
▸ 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道德經》讀後感 讀後感
▸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 讀後感
▸ 《隱姓埋名三十年》讀後感 讀後感
▸ 詩經讀後感 讀後感
▸ 向失敗者取經讀後感 讀後感
▸ 道德經讀後感 讀後感
▸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讀後感
▸ 《三杯茶》讀後感 讀後感
▸ 《四千三百年》讀後感 讀後感
▸ 芭比公主三劍客讀後感 讀後感
▸ 河的第三條岸讀後感 讀後感
▸ 第三軍團讀後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