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關於年俗文化的作文作文範例

國小六年級作文 全文約5120字

【篇一:年俗文化】

魏佳欣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臘月,是迎春的前奏。

臘八粥,拉開了新年的序幕。唱著喜氣洋洋的歌謠,有一個熱鬧的新年向我們走來。在滄海桑田的變化中,在歷史長河的更替中。年俗文化也隨這時代在變遷,但我們仍然固守的是兩千年來的文化傳統。

走向大街,滿滿的一股年味。這邊的糖果、乾果。那邊的窗花、對聯,也伴隨這陣陣叫賣聲,年的氣息在漸漸逼近。我也在期盼著它的到來。再看看挨家挨戶,年貨都辦好了。有得忙活著整理,打掃屋裡屋外的衛生。得精心的進行掃除。寓意則為想去除一年的晦氣,來迎接來年的風調雨順。打掃完後,貼窗花、貼對聯兒。

伴隨著臘月二十三小年的到來,人們請來灶王爺,預示著一年的紅紅火火。然後接著開始蒸肉、做菜、包餃子,準備著過年的食材。挨家挨戶飄著陣陣年味的氣息。一切都準備就緒,就等著年三十到來。心情也是無比的激動。人們開始放鞭炮,準備年夜飯。全家人坐在一桌,圍著一桌飯菜,而孩子們欣喜的穿戴上新衣新帽,或者陪著夥伴們出去玩兒。一家人其樂融融,品嚐著年夜飯。計劃著未來的光景。等到十二點,最令人激動的事就是長輩們把準備好的紅包分發給孩子們,雖然現在長大了,但這也是我最期望的事情。

年真正的味道在於,無論路途多麼遙遠。一聲真摯的問候,家人的陪伴才是最真實的年的味道。即使大富大貴、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家帶給的溫暖。家是溫柔的港灣。

年真正的味道在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享受。年聊會了你向善。年讓人趨向美。各地方區域的不同,年俗文化也各有千秋。但是年承載著多少億人情感,帶給人濃濃的家的味道和親情的品味。無論今年、明年,還是以後的任何一年。伴我成長的是家鄉濃烈的年味,有散發著年味的美好回憶,也有傳統地域文化風格。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發源地。

四溢飄香的是年的味道,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在匆忙趕回家的腳步裡,在和親人團聚的期盼裡。年追趕著時間,踏著腳步,伴隨著臘梅獨俏枝頭的喜慶,攜著春的氣息,它撲面而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張開雙手迎接它的美麗,迎接它的光芒。

【篇二:年俗文化】

王剛

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再沒有什麼節日能比春節更讓人夢繫魂縈、銘心刻骨的了,它以其神聖、隆重、喜慶、吉祥的濃郁特色,在人們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結。這無與倫比的厚重情結,在漫長悠遠的歷史長河裡,仿若一根風雨不蝕,亙古不朽的碩大紅飄帶,維繫著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連結著百姓的幸福與苦難。當歲月的腳步聲又一次震響於年末歲首之時,年關已倏忽而至。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吃臘肉,二十七,燉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備壇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年俗順口溜。

聽老人們說,“年”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種希冀幸福物質的時刻。那時,不知是多少年前,人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品嚐一次肉的香膩,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穿一次在將來一年中久掛於身的新衣。“年”意義的貼近像一場場的及時雨,造福多少人,團園多少家,綻放多少笑臉。

而現在的春節習俗,已有了不少的變化,似乎並沒有多大的節日氛圍,手機充斥了人們的生活。支付寶集福,微信紅包,人們玩兒的是不亦樂乎,只是記憶中的那種年味兒早已消失不見……

【篇三:年俗文化】

姚玉傑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而如今春節顯得更加的重要。

現在的社會高速發展,許多人因為工作原因變得非常的忙碌。回家與親人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就現在的我們來說,可能很少看到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所以我們要珍惜

春節這次和家人相聚的機會。

首先感覺到春節的氣息,是在大街上看著人賣著各種各樣的年貨。街上開始採購年貨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臘月初八美味的臘八粥到臘月二十三小年香甜可口的糖瓜,春節的氣息越來越近了。到了臘月二十四,全家上下會一起打掃房屋,共同辭舊迎新。再過兩天,家裡開始貼春聯兒,窗花和“福”字等,並且還會將“福”字倒過來,寓意著“福到了”。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很快就到了除夕。而除夕則離不開年夜飯,年夜飯也許是春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年夜飯自然少不了我們的傳統美食餃子。在包餃子的時候,有的做餃片兒,有的負責包,有得負責燒水。奶奶每次還會找上洗淨後的幾枚硬幣包到餃子裡,而按長輩說,誰吃出硬幣誰就是有福的人。大家圍坐在桌前,一邊品嚐著滿桌的美味佳餚一邊觀看春晚,欣賞著讓人哈哈大笑的小品,充滿節日氣息的歌舞表演和神奇的魔術。

飯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也就是熬年,共同迎接新年。到了午夜,當零點的鐘聲敲響時,窗外響起了噼裡啪啦的炮竹聲,大人和小孩在院子愉快的放著煙花。

春節代表著我們的家鄉,代表著我們兒時的回憶,代表著我們新的起點。在與家人團聚的快樂中憧憬著新的一年。

最後,祝大家新春快樂!讓我們為夢想而努力奮鬥吧!

【篇四:年俗文化】

李澤

又是一年節來到,2017我們將迎來嶄新的一年,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更重要,整人魂牽夢繞的了。

春節是一個神聖莊嚴紅火的節日,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春節就在中華民族心中深深紮下了根,春節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象徵著一年的開始,也象徵著一年的結束。

春節到了。二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幸福的迎接這個節日咯。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人民將春節過得豐富多彩,喜氣洋洋,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兒,這段時間就是掃塵日,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習慣。

然後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雞鴨魚肉,茶酒油醬,乾果炒貨,水果糖果等都要置辦充足,因為這些東西越豐富,象徵著你上一年的錢掙得越多,生活越好人先什麼的都願意來,還有小孩子要買新衣服象徵新年新氣象。

過年啊,還要貼春聯兒,貼年畫,貼窗花兒,貼福字。二這個福字兒啊,還得倒著貼象徵著福“到”了。最熱鬧的就屬於放鞭炮了。在傳說中放鞭炮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凶猛動物。這才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回家過年。過年前一夜大人小孩都會在十二點以後睡這稱為“守歲”。在晚飯到十二點,這段時間中人們看春晚包餃子一家其樂融融,甜甜蜜蜜。

第二天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祝賀新春,這就是拜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的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祝大家在2017新年當中,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學業有成。

【篇五:年俗文化】

高雪琦

百節年為首。在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眾多節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廣泛影響的節日莫過於傳統年節。

數千年以來,中國人歡度春節的盛況,可以說是天下華人家家過年,人人過年。

春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共同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日常生活相比,春節期間的民族文化氣氛更加濃厚,民俗事象也更加豐富多彩,像煮臘八粥、掃塵送灶、置辦年貨、書貼春聯、剪貼窗花、張貼年畫、敬祭祖先、吃年夜飯、除夕守歲、燃放爆竹、辭舊迎新、送壓歲錢、元宵燈會等。在春節期間都得到了較日常更充分的展示。春節的實質是中國人“衣食住行用”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是中國人“福祿壽喜財”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是中國人“人禮和孝”人倫關係的內心需要,是中國人國情、鄉情、民情、家情、親情的強烈昇華。傳承千年的春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化不掉的根,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中華民族子孫應珍視、保護這根與泉,並世代傳承。

最為講究的應是拜年。晚輩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去塵穢,淨亭戶,換門神,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先。”“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無論在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春節改變的不少,但它留下了許多。我想,不管我們的年怎麼變,春節不論如何更新,它漸漸走向的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令更多人團圓、歡慶的領域,春節裡那樣祥和、美滿、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恆不褪,永不消散。

作為春節人文內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為滄桑之改而移;作為春節裝點的年俗,像條流淌的河,隨斗轉星移吐故納新;稱之為河繞山流最合適不過。

年俗會伴著年味傳承下去,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意義也會再嶄新下去。

我們理應輕鬆,為了那段快樂的時光,為了中華民族輝煌的年俗文化。

最後在新年來臨之際,祝願新年快樂,歲歲平安。

【篇六:年俗文化】

李海龍

在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春節的歷史非常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祀活動。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更新復甦草木,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滿懷喜悅之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日子。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鴉”。臘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這天,家家都要臘八粥。粥是用米、豆等穀物和各種乾果熬成的,預示著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相傳,灶王爺可以直上天庭面見玉皇大帝,報告一家“私事”。玉皇大帝就根據灶君的奏聞,安排各家過年的凶吉禍福。所以,送灶之日,奉祀的供品,除酒宵外,蜜糖更是絕不可缺少的,以表來年“萬事如意”。

臘月二十五掃塵日,掃塵的意義:除舊迎新,祓除不祥。平時家庭中一般絕少有機會徹底清理,經常把一些傢俱,雜物,以及不需要的東西,任由積疊堆置。日積月累,層邊牆壁佈滿蜘蛛網,如果沒有這一年一次的徹底“掃塵”,這許許多多雜物,垃圾以及陰暗地方將永遠不會受到整理和清掃。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隨著春節的臨逝,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年貨,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一般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是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時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是“交”的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

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點燈燃燭,敲鑼打鼓;夜裡,通宵守夜;十二點開始,放煙花爆竹。相傳在古代,我們祖先曾經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名叫“年”,而“年”最怕響聲和火,於是放煙花爆竹是為了嚇跑“年”這種猛獸的。然後長輩分發“壓歲錢”,互祝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