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讀後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793字
粽子裡的那份鄉愁
最開始瞭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裡的鄉愁”的閱讀理解。那文章不過也只是寫了琦君小時候過年時母親包的灰湯粽和用粽子幫助乞丐的事。既沒有描寫灰湯粽的外觀,也沒有寫灰湯粽的味道,也沒有特別的修辭手法。與其他華麗的文章對比,簡直就平淡無奇。當時我就在想:這種文章也能放入閱讀理解嗎?
恰好老師的推薦書目裡有《琦君散文》,便想買回來一探究竟。結果翻來一看,裡面竟全是一些樸實無華的句子。寫父親:“筆挺的軍裝,胸前的流蘇和肩徽都是金光閃閃的帽頂上立著一枚雪白的纓。”寫桂花:“一陣風吹來,桂花就紛紛落在我頭上、肩上,我就好開心。”這種文章,我也寫得出來啊。
更讓我不解的是,琦君寫什麼都可以在最後抒發對親人的思念。特別是她的母親。寫新年看燈,回憶起小時候,思念母親。寫酒,回憶起母親泡的春酒,又抒發對母親的思念。也許她花那麼多筆墨寫親人是因為她的親人都早早地離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歲的時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歲時因病身亡。父母因悲傷加上有病在身相繼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學們戲稱為“客家人”。讀完幾篇文章後,對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對琦君的家人,家鄉的風俗習慣和她的阿貓阿狗瞭如指掌。
思鄉和親人一向都是中國文人寫作的一大主題,而琦君更是把對身邊許多人的思念發揮到極致。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國畫,僅用樸素的黑白,就描繪出一個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國畫不像西方的油畫,花裡胡哨,五顏六色的。國畫有的是一種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樣。彷彿是用一個小姑娘的口吻在講故事,想到哪說哪。完全不像一個五六十歲的奶奶寫的。我也慢慢能理解為什麼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閱讀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選課本。也許老師們是想讓我們學習琦君那種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您可能感興趣:
- ▸ 琦君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琦君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中華百年經典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
▸ 百家文讀後感 讀後感
▸ 《和爸爸一起散步》讀後感 讀後感
▸ 《和爸爸一起散步》讀後感 國小三年級作文
▸ 《湘行散記》讀後感 國小六年級作文
▸ 《湘行散記》讀後感 國小六年級作文
▸ 《湘行散記》讀後感 國小六年級作文
▸ 《湘行散記》讀後感 讀後感
▸ 《湘行散記》讀後感 讀後感
▸ 散步讀後感 讀後感
▸ 莫懷威散步讀後感 讀後感
▸ 散步讀後感 讀後感
▸ 千字文讀後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