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遊記作文範例

國小六年級作文 全文約1246字

都江堰,一個雄偉浩大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有幸來到都江堰,親眼見到這造福萬民的偉大工程。

走進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噴泉。噴泉四周,圍著一圈特別的“竹籠”。這可是都江堰的大功臣之一。它是一個由竹子編成的長圓筒,裡面裝滿大塊的鵝卵石,用來堵截水流,其作用類似我們現在的沙袋堵水。在噴泉的中間,還橫臥著四根大鐵棒,這就是“臥鐵”。它也是都江堰工程的必備之“寶“,是用於標記挖掘泥沙的深度。我不禁折服於古人的智慧。

繞過噴泉,我們走上了堰功道。道路兩邊立著十二尊青銅雕像,用於紀念歷朝對都江堰有傑出貢獻的人。正是有了這些前輩們的努力,讓這個古老的水利工程沿用了2000多年,至今仍造福著成都平原的百姓。

走過堰功道,前面便是伏龍觀。伏龍觀供奉的是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觀內,有一尊東漢年間的李冰石像,相傳為鎮水之物,是從都江堰水道中打撈得到。伏龍觀旁,就是滾滾而過的江水,白浪翻湧,甚是壯觀。

寶瓶口位於伏龍觀右邊,因其形似瓶口而得名,是都江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要開鑿寶瓶口,需鑿穿玉壘山。但在科技不發達的2000多年前,怎麼才能鑿開堅硬的岩石呢!聰明的李冰先用火把岩石燒熱,再潑上涼水,岩石就會因冷熱不均而裂開。就這樣,李冰僅用八年就鑿出了寶瓶口。寶瓶口的特殊造形不僅起到引水作用,還可以限制洪流進行灌區。看著那滔滔的江水流過,在岸邊激起層層浪花,不由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

走過寶瓶口,我們沿江逆流而止,來到飛沙堰。我趴在欄杆上,左看右看,卻不見堤壩的蹤影,只見滾滾的岷江水向身後奔湧而去。原來,此時是盛水時節,江水早已淹過了僅有2米多高的飛沙堰。可別小瞧這矮矮的飛沙堰,江水流至此處,會先拍向堰邊的一個小島——離堆,水流受了阻礙,就回旋至飛沙堰,若水位高於飛沙堰,多餘的水和泥沙就會從堰上“飛”過,排進外江,飛沙堰因此得名。若水位低於飛沙堰,飛沙堰就會擋住水流,保證內江水量。飛沙堰設計如此巧妙,真令人歎為觀止!

參觀完飛沙堰,我們乘觀光車來魚嘴。魚嘴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個部分,因形似魚嘴而得名。它是一條分水堤,將岷江分為外江和內江。來勢洶洶的江水流至此處,竟聽話地一分為二。魚嘴的建設十分科學。開鑿內江時,使內江的河道略低於外江,在枯水季節時,百分之六十的水就會流入內江。魚嘴建在彎道處,盛水季節時,會形成旋渦,巨大的離心力會將百分之六十的水和百分之八十的泥沙甩進外江。先進的排沙與洩洪功能,也是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雄偉浩大的都江堰,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評價:“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比萬里長城還要激動人心。”它造福了川蜀大地的千萬百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工程!

離開魚嘴,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趕往下一站青城山!

再見了,都江堰,希望我還有機會能再來領略你的偉大和壯觀!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