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韌性作文範例
2500年前,春秋流血漂櫓但百家爭鳴;1300年前,開元盛世之際李杜風華絕代;200年前,王朝將傾曹公雪芹於草屋寫下傳世絕筆。每個時代都有其瑰麗的文化符號,難分伯仲,各領風騷。今人有幸跨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一覽古人風采,還要得益於文明的韌性。而所謂韌性說起來玄之又玄,實則不過是潛移默化,一脈相承。
文明因潛移默化而保有韌性。當你走在田間,迎面撞來一醉漢,口中直呼“醉死便埋”;當你踏入酒家,只a見一男子靠著沽酒女,頹然不知所云;當你走在街上,目睹沿街女子以瓦礫擲人,因其東施效顰不自量力,汝作何感想。這是魏晉的風流,是魏晉的文明。以此為例,不過想說文明不是簡單的一句詩,一首詞,一本著作,而是一種世風,一種情懷。好比魏晉名流常放蕩不羈,盛唐詩人多氣貫長虹。當一個時代被某種特質的文明打上烙印,她將被歷史永遠銘記。文明的滲透說不清是從上至下,還是從下至上,怎麼說都有道理,但也怎麼說都有紕漏。不如假想是一些人先擁有了某些文明的特質,又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身邊的人,進而使整個時代染上了某種色彩。不然名落孫山的黃巢何以寫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蕩氣迴腸,不過是江南遊玩的王灣何以寫出“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巨集大景象。這不恰好印證了無豪氣不盛唐的時代文風嗎?當一個人擁有某種精神,其傳承力是有待商榷的,但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擁有同一種氣質,其文明的韌性就不可小覷了。
文明以其一脈相承彰顯韌性。孔孟經典在焚書坑儒中以消失為表象,以歷經百年後的重現為結局。經過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荒謬,又迴歸陸王心學的知行合一,度過了“打倒孔家店”的劫難,又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光彩。幾千年的兜兜轉轉,天災人難過後其光芒不減,內涵永存。諸如儒家文化的例子不勝列舉,究其原因大約是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一直是華夏子孫,上一輩的生命底色,她們掙脫不掉,也不想掙脫。好比我們今天要打壓儒家,那就要13億人口改變權距意識,推翻集體主義的思維,拒絕中庸彰顯個性。
彼時,我們還是我嗎?好比我們今天要打壓道家思想,那就意味著中國人“精神藥店”的消失,中國人藝術審美的改變,恐怕連“道法自然”的蘇州園林也要拆除翻修。當我們深入思考文明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的時候,我們才更能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是華夏兒女這個事實。每一種文化都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不同的色彩,她們彙總、調和,構成了21世紀中國人的性格底色。而我們的上一輩,上一輩的上一輩,也和我們一樣,將歷史留下的文化無意識地傳承,以生命為載體,以漢字為媒介,一脈相承,永不斷絕。
我很慶幸文明擁有韌性。所以孔孟之道成了餘秋雨筆下堂皇的黃棕色與我們的面板一般無二;魏晉的風流給予了今世“怪人”生存的土壤,讓一切藝術有了被解釋的空間;盛唐氣魄在今天化為精神動力,助力華夏兒女蔚然立於民族之巔。幾千年前的文明火種,先輩留了下來,靠的是文明的韌性,更是人的韌性。這份文明何以繼續傳承,時代的命題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給出回答。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