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動中國觀後感作文範例
【篇一:“你退後,讓我來!”】
實驗西校九1班張渝
感動是一種特別讓人期待的感情,因為哪裡有感動,哪裡就會有勇氣,就會有信守承諾,更有情也有愛。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戰士——杜富國。
2018年10月在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而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受了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被他掩護在身後,只有臉部受了輕微擦傷。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示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已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看到視訊中那個曾經擁有明亮如炬的雙眸,對鏡頭揚起快樂的笑臉的男人,如今卻被潔白的紗布蒙上了眼睛,兩個空蕩蕩、看上去極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著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溼潤了。可他在舞臺上站著,神采飛揚地回答著主持人的問題,透過那潔白的紗布,我彷彿看到了他自豪堅定的眼神。
捨生忘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從杜富國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而這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句“你退後,讓我來”,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著想著,我不由落淚了,暗暗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以前的我,無論出了什麼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責任,不懂得奉獻,也不理解奉獻。而杜富國,卻在最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保全戰友,還說出了那樣的話,對自己可能會面臨死亡這件事,毫無畏懼。也許在那一剎那,他會想到自己的伴侶,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護住了身後的戰友,這個決定既是為了戰友的安危,也是為了他所熱愛的這個國家。
“你退後,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一個缺了手臂的軍禮,讓億萬人為之一振,為之流淚。殘存的臂膀演繹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雙眸飄揚著最鮮豔的旗幟,用青春書寫了永恆。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篇二:樸實的感動】
實驗西校九1班張天瑜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馬旭的頒獎詞。
1933年,馬旭出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14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抗美援朝戰爭。1961年,馬旭作為軍醫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直到1984年,年已5旬的她還曾跳傘兩次。20多年間,馬旭曾跳傘140多次。她嬌小的身軀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主持人在採訪中問到:“為啥您跟阿姨都穿著這身衣服?”“我們就一直穿著這個衣服。我們很少買什麼新的衣服,趕時髦的衣服我們很少。這些都很好,發的衣服都穿不爛,為啥不穿呢?”老人操著一口家鄉話,蒼老的聲音顯得那麼得樸素,就是這樣的樸實卻打動了無數的觀眾。在視訊中看到,那小小的院落,斑駁的石階寫滿了“簡陋”二字。馬奶奶家的陳設也非常簡單,除了滿屋子的書外,幾乎沒有什麼顯眼的擺設。沙發也都露出了破棉絮,睡的也是老式的硬板床,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只是牛奶、麵條這樣簡單的食物。
自1983年起,馬奶奶與她的丈夫工作重心轉向科研,著手將多年的醫務工作與跳傘經驗結合起來,並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多本相關書籍,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離休後,夫妻倆就一直居住在武漢,過著簡樸的生活。馬奶奶說:“我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我搞科研打的櫃子,將近五六百塊錢。”聽到這,我不免有些奇怪,難道馬奶奶的退休工資和搞科研的報酬都不足以為自己添置新的傢俱麼?隨著鏡頭的切換,我看到了櫃子裡滿滿的書籍和科研資料,這才明白,這不僅僅是個書櫃,它還承載了老人近半輩子的努力與夢想,這才是無價的啊!為了讓自己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擺脫生育的拖累,馬奶奶在新婚第二個月就做了絕育手術。很多人都不理解,自己沒有孩子,又是正師級離休幹部,到了晚年為何不像其他老人那樣養養花,釣釣魚,頤養天年呢?但他們把這種最簡單的享受都放棄了,把全部的精力與心血都用於自己鍾愛的事業。
人行千里常思親,樹高千丈不忘根。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是卻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2018年9月,馬旭將畢生的積蓄一千萬元全部捐給家鄉木蘭,用於孩子們的教育。教育是她對家鄉希望的寄託,她說:有了知識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更有知識。
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無不讓人動容。她的行為無聲,卻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篇三:你似明月卻勝於月】
實驗西校九1班徐佳寧
張玉滾,和許多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一樣,拿著最少的工資,幹著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師不一樣的是,他本就生長在這片大山裡,在大學畢業後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只因校長的一句挽留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讀過的小學當教師。
他,一個人扛著給學生們買的書走過崎嶇的山路,一個人教五個年級的多門課。為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他讓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當義工。作為一名老師,他無疑是十分敬業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於作出這個決定的勇氣。哪一個人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又有哪一個人沒有自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然而同樣是很年輕的他,卻在離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時候,選擇暫時擱下自己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種子。
然而,在一次為學生送書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兒夭折了。在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不想看到這裡的一切。我想這座大山的確虧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離開這裡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親可以無視曾經奪走自己女兒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們的安慰勸導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對女兒的虧欠,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子女一樣好。他用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兒的痛苦,用滿腔的熱情更無私地投入教學之中,即使提起女兒的過世仍是止不住淚水的流淌,仍是更堅定地握緊手中長長的教鞭。
艱苦的環境和忙碌的工作使歲月早早地在他的臉上留下痕跡,使他遠不如那些同齡人看上去精神飽滿的樣子。可提及教學,他卻又提起了精神,在現場唱起了自己在音樂課上教學生們的歌,簡單的音節構成了最樸實、最美好的樂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學生們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輕時站在山頂,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樣;想象到他在深夜為女兒的過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卻苦苦糾結是否要離開大山的模樣;又想象到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山中植物的知識,帶領他們大聲朗讀課本的模樣……再細細品味他說的話,的確,他為了幫助星星迎來曙光放棄了自己的白晝,在黑夜裡做著一輪明亮的月,只要星星們抬起頭,他便隨時都在。
【篇四:分毫積攢與百萬捐獻】
實驗西校九1班蔣若悠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並“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歎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誇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鬥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嚐嚐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願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於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鉅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瞭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後,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並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願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篇五:心存高遠,“楊”帆遠航】
實驗西校九1班黃一凡
每年的這個時候,寒冬即將過去,而春天也會緊隨而來。但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卻總是會比和煦的春風領先一步,給我的心帶來一陣暖流;總是會比綿綿的春雨更勝一籌,使我心田裡那顆名為“感動”的種子,又一次破土而出。
鍾揚,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的名也與一種植物——“楊”同音。正直、頑強、拼搏是楊樹的象徵意義。而這些,也是貫穿了鍾揚一生的精神品質。2001年,在他第一次來到西藏科考後,就下定決心要到西藏開展植物學研究。為了盤點西藏高原的生物資源家底,他毅然帶領團隊多次在這片“世界屋脊”上長途跋涉,尋找與他們一起挑戰著這片高原土地的頑強的植物們。16年間,鍾揚帶著學生在青藏高原採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哪怕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曾讓他病危,他也在略微康復後再次回到了西藏。
鍾揚,也是一名博士生導師。正如他的名——“揚”,他為藏族培養了第一個植物學博士,也帶出了藏族第一個生物創新團隊:鍾揚既採集種子,又揚下種子,揚下植物學的希望,揚下了人間的大愛。“不是傑出者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這是鍾揚教授生前說過的一句話。而他本人也是這句話最好的體現與印證。初識西藏的滿腔激情及為種子庫奉獻一生,他完善中國種子庫的夢想藏匿其中。但是當一位位受教育環境不太好的西藏學生在他的指導下順利攻破一個個學位時,很明顯,他有著另一份夢想。這份夢想在一塊世界之巔的大陸上,遙指著那個關於生命的無限命題。
能在中國種子庫的採集上作出巨大貢獻,鍾揚教授的拼搏與夢想與之密切相關。這一點,我在一次機器人設計比賽的前期頗有感悟。剛接到比賽任務時,我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每次培訓前留的練習作業總是要等到第二次培訓開始前才完成一部分。我總是以為僅通過課上的時間就能趕上,卻沒想到是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時間過後,當身邊的人已經完成了幾份練習作品時,我才剛剛完成第一份。一份對於機器人的夢想讓我不禁開始反思起了我自己。這時我突然發現我根本沒有在培訓後努力過,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局面。於是,我下定決心一步步趕上。當在下課或是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在腦海中構建好框架,回到家做完作業後抓緊時間實踐。就這樣,我漸漸地從落後到領先,最終獲獎了。通過此事,成功需要拼搏的道理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或許鍾揚教授身上的奉獻社會的精神離我們很遙遠,他對社會和事業的大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對於深扎心頭的夢想的堅守和身上如“楊”一般的頑強拼搏精神,卻值得我們每個中學生去學習,去實踐。
【篇六:臨危豈顧生?】
實驗西校九1班吳天一
“艾巖,你離我遠一點。”
2018年10月11日,在中越邊境第三次大掃雷人工搜排的最後一塊雷區,27歲的杜富國在發現一枚67式加重手榴彈時,對戰友艾巖這麼說。
67式手榴彈,全彈質量600克,主裝藥38克TNT,可產生70-110個破片,殺傷半徑7-9米,破片離炸點80米以外仍有殺傷威力。
“沒有他,我可能連命都沒了。”
在拆彈時,“轟”的一聲,手榴彈爆炸了,巨大的衝擊波將杜富國炸成重傷,防護服也被撕得粉碎。在這瞬間,杜富國下意識地往離炸彈僅有2米的艾巖一側倒下,使得戰友艾巖只受了面部的一些擦傷。艾巖回憶起這件事時這麼說。
杜富國受治醒來的第一句話,是詢問爆炸時離自己最近的戰友艾巖的情況。說到艾巖沒事時,他才安心。
“我想回去,想和你們一起把這些雷掃完。”
杜富國躺在病床上,請求戰友們給他打飯時多打一些肉和蔬菜,為的是儘快把肉長好,和戰友們一起繼續排雷。
可他不知道,為了他的生命,他不得不將他的兩個眼球和兩隻手統統放棄。
“終於大家都安全了。”
當杜富國的戰友們手牽著手,唱著軍歌,趟過那曾經佈滿地雷炸彈的雷區時,這證明這塊土地已經安全。得知了這個訊息的杜富國很欣慰,很開心。
他始終心繫著國家,戰友,百姓,即使要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你退後,讓我來。”這不僅是一個軍人對戰友的保護,更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肩上所扛的責任。
您可能感興趣:
- ▸ 2019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父親的身體有多重——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輝煌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傳承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讀後感 讀後感
▸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1972年的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輝煌的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國小六年級作文
▸ 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觀後感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