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與不為作文範例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來自冰心老人的一句家訓。“有為”即追求生命意義,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而有所作為;“有不為”即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做。
大道之行也,君子敢為人先。劉和珍就是一個有為的青年。她看見國人的現狀,徒步請願,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喚醒庸人。事後,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寫道:“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劉和珍君敢為人先,至今被我們紀念。
同時,大道之行也,君子也有不為。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被世人稱讚。陶淵明向來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督郵,一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官服行拜見禮,更受不了這種屈辱。他嘆了口氣說:“我可不願為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號小人打躬作揖。”說著,他也不去見督郵,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來交給小吏,辭職不幹了。陶淵明不堪政治上的腐敗骯髒,毅然棄官歸隱。故君子也有所不為。
再說林語堂是個很有骨氣很有節操的人。他心胸坦蕩,敢講真話,從不巴結權貴,始終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慣的,看不順眼的,他都敢批敢寫。因此,他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有不為齋”。林語堂的生活態度是以“有為”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為”的事。正如蔣介石要給他安排一個考試院副院長的位置,但是林語堂堅決不受,表示回到臺灣之後,不問政治,只想要編好《當代漢英辭典》。《當代漢英辭典》的編寫即有為,不問政治即無為。林語堂故為君子,因其稟性有所為,有所不為。
爾等雖稱不上君子,但我們也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該做的地方,將事情做到最好,即為之;在不該做的地方,堅持不做,即不為。
青春如歌,歲月如書,我們希望在青春的旅途上尋求成果,我們肯定渴望有所為,可是當有所為的同時,也要選擇有所不為,即所不可以為的。
您可能感興趣:
- ▸ 有為與不為 高二作文
▸ 因為有夢,我不彷徨 國三作文
▸ 為“水”也有苦與樂 國小五年級作文
▸ 為與不為 高三作文
▸ 因為有夢想,不懼悲傷 國二作文
▸ 因為有初心,不懼悲傷 國二作文
▸ 與不文明的交通行為說不 國小五年級作文
▸ 有志者有為 高一作文
▸ 此時無為勝有為 高三作文
▸ 君子有為文明遠播 高一作文
▸ 這個夏天有點與眾不同 國二作文
▸ 康有為紀念小學導遊詞 國小四年級作文
▸ 年少有為 國三作文
▸ 祖國在上,華為有為 高三作文
▸ 天佑中華,中華有為 高一作文
▸ 年少有為 守護心靈的國家 議論文
▸ 年少有為—郭麒麟 寫人作文
▸ 變與不變,各有千秋 高二作文
▸ 電影《草房子》與書中有什麼不同 觀後感
▸ 揚紅船精神做有為少年 國小六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