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寮怨·上馬人扶殘醉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周邦彥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簷,垂楊裡、乍見津亭。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何曾再問楊瓊。舊曲悽清。斂愁黛、與誰聽。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淚零。

宋詞精選 離別 離情

譯文

譯文
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馬時尚需有人幫扶,清晨的涼風還沒有把我吹醒。一路上但見碧瓦紅簷,倒映在曲折的流水裡,垂楊樹掩映著渡口旁的驛亭。想當年曾在亭壁上題寫詩句,如今牆上罩滿了蛛網塵埃,墨色消淡,字跡已被青苔斑蝕得模糊不清。想過去未來的進退升沉,歲月如流水。我徘徊嘆息,愁思如潮,久久難以平靜。
數年來宦遊不止,已倦於打聽前行的路程。江陵的風流韻事最難忘,自此後再沒有能夠重訪歌妓楊瓊。她唱著舊日的歌曲聲韻悽清,她聚斂著愁眉,誰是知音與聽?酒樽前的故友倘若健在,定會想念我,最是關懷動情。何必唱朋友送別的《渭城曲》,她那歌聲尚未唱完,我的熱淚先自飄零!

註釋
津亭:渡口邊的亭子。
楊瓊:唐代江陵歌妓。
渭城:即唐王維《渭城曲》。多於離別的筵席歌唱。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詞流露的感情來說,應該是作者重回故地,在離開時突然看見過去自己與情人分別時的津口亭館,所激起的對情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起句很是突兀。“上馬人扶殘醉”隱括李白《魯中都東樓醉起作》詩:“阿誰扶上馬,不省下樓時。”曉風即晨風。從“殘醉”和“曉風”兩句可以看出詞人通宵飲酒,直到天亮。柳永有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曉風尤能吹去醉意。周詞中詞人不僅不知道誰人扶上馬,而且吹不醒,可見詞人醉酒的濃度和深度,不可破除。作者由酒醉不醒寫起,卻掩蓋了酒醉的起因,這是詞人寫詞的頓挫處,也為後面感情的抒發埋下了伏筆。

  “映水曲、翠瓦朱簷,垂楊裡、乍見津亭。”這裡要注意“乍”字,一個字透出很多驚訝來。猛然間看見了柳蔭中的渡口亭館,它坐落在水流曲折處,綠瓦紅簷,特別醒目。“乍見津亭”驚醒了詞人的醉意,也喚起了詞人的記憶。“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意為多年以前,曾在津亭的牆壁上題詞,現在牆壁已經破敗剝落,蛛絲籠罩,墨跡淡化,苔暈青青。這引起詞人很大的傷感。“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去來”,指不停的奔波。歲月如流,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題詩八首》序文:“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是說時間好像流水一樣飛逝而過。“徘徊久、嘆息愁思盈”,暗用江淹《別賦》中的句子:“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以上句意為年去歲來,時間好像流水一樣過去,在此地徘徊留戀,嘆息聲聲,有滿懷的愁思。這是上半闕,寫思情。先寫自己通宵飲酒大醉,由乍見津亭念及敗壁題詞,勾起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漸漸明白醉酒之因。但是還不是很明顯,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由津亭,敗筆題詞帶過,也沒有明確懷念物件。留下感情線索,在下半闕展開。

  “去去倦尋路程”。“去去”在柳永的《雨霖鈴》中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二者意義相同,即去了又去、走了又走,不停的奔波行役之意。“倦”字寫出詞人的倦怠之情。“江陵舊事,何事再問楊瓊。”江陵,東晉時期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此代指荊州。這句隱括了元稹《和樂天示楊瓊》和白居易的《問楊瓊》。這裡用楊瓊代指自己的情人。江陵舊事,指他們過去的情事。“何曾再問楊瓊”,何曾即不曾,暗示不見情人的蹤影。自己不停的奔波行役,情人不見,只留下無窮的遺恨,自己再也沒有機會與情人一起回憶過去的情事了。“舊曲悽清,斂愁黛,與誰聽?”回憶與現實交融在一起。舊曲,應該是詞人與情人當時聽到的歌曲,即是下文的“渭城曲”。悽清,悲怨。斂愁黛,因愁怨而皺起黛眉。昔日離別時,你我共聽悽清的離別之曲,你聽曲子時因愁怨而斂眉的樣子還在眼前,但是現在我與誰共聽?舊曲,是詩人徘徊所聞,也因之想起以前已情人分別時的場景。既展示現在又回憶過去,既再現了當日情人的感情,也展示了自己的苦苦相思。“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設想之辭。由自己設想對方的感情。如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也是運用的這種寫法。尊前故人,指上一次分別是黛眉斂起的情人。關情,動情。詞人由自身設想對方的感情,自有詞人的一份痴情在,也可畫出情人對詞人的深情,心心相印。但是這不過是詞人的想象罷了,現在詞人孤獨一人在河邊徘徊,舊曲縈繞,、揮不去情人當時的樣子。“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淚零。”這最後一句,很是巧妙,使人分不出是今日離別還是昔日離別,水乳交融。當日離別之時,與佳人共聽悽曲,不待曲終,即已淚零;今日離別,又聞舊曲,不堪其情,潸然淚下。渭城之曲,即是過去同聽,又是現在獨聞;淚零既是當日離別之淚,又是今日相思之淚。今昔不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聲未盡先已淚零,在曾經離別之地,對一個“倦尋路程”的人來說有多少身世之感,直是催人淚下。

  總之,這首詞先寫醉酒,然後由乍見津亭和敗壁題詞虛寫離別,而後由思及離別而嘆息徘徊,上片寫及思念但是感情想對疏緩;下片寫出思念物件,自己和雙方的感情,以雙雙淚零作結,感情達到高潮。最後一句亦今亦昔,很是巧妙。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宋詞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第133-134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據孫虹(《清真集》的作者)考證作於荊州。詞人曾在熙寧四年(1071)年與這位歌女(詞中用楊瓊代指)在荊州同遊,熙寧五年(1072)春天之前離開荊州。再次回到荊州時已經時隔三十五、六年。  

參考資料:
1、孫虹、任翌選注 .《周邦彥詞選》.北京: 中華書局 ,2005年

詩人周邦彥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蹟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鑑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