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秦覯原文賞析
九日清尊欺白髮,十年為客負黃花。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無地落烏紗。
譯文
譯文
一陣疾風把雨雲吹垮,明淨的江面上飄著絢麗的晚霞。我舟泊岸邊,繫好了船纜,只見樹叢中的祠廟周圍,飛旋著一群群求棲的烏鴉。唉,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舉杯想暢飲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頭髮!
我曾十年飄泊,寄人籬下,佳節裡哪有心思賞花觀景,真是白白辜負了故鄉的菊花。登高望遠,我的心與你同在,永難忘卻年輕的風流,年輕的瀟灑。今天,我雖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懷想你的綿綿情意越發增加。呵,像你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時豈能不結伴登高、飲酒戲耍?狂寫風吹落帽那樣的詩篇,定能勝過那孫盛、孟嘉!
註釋
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秦覯(gòu):作者的年輕朋友,著名詞人秦觀的弟弟。
明:明淨。
沙步:水邊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叢祠:草木叢生處的祠廟。
清尊:酒杯。欺白髮:指年老易醉。
負:辜負。
心如在:一顆心如同在你身邊。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覯。
烏紗:指帽子。“九日落帽”是重陽登高的典故(見賞析部分)。
創作背景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詩人由蘇軾、傅堯俞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詩人的家鄉。還鄉赴任道中,恰逢重陽佳節,想到好友秦覯仍旅寓京師,心中又感到惆悵。於是他以詩寄友,抒發自己的萬千感慨,並勉勵朋友奮發有為。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歷代友情詩鑑賞:海記憶體知己: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154-156
賞析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詩人由蘇軾、傅堯俞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詩人的家鄉。還鄉赴任道中,恰逢重陽佳節,想到那數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流離生活即將結束,詩人心中充滿欣慰。但同時又想到那與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的好友秦覯仍旅寓京師,心中又感到惆悵。於是他以詩寄友,抒發自己的萬千感慨,並勉勵朋友奮發有為。
作者首先從所見的景物下筆。“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兩句描繪的是詩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時的景色。傍晚時分,一陣急風將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著粼粼波光。從系在水邊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圍著的土地廟中,已有暮鴉來集。見到祠廟,才使詩人想起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人逢佳節,不能少了吟詩喝酒賞菊花,何況詩人此刻心情頗佳,是“一杯一杯復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熱、頹然醉倒而不罷休之勢。但他“九日清尊欺白髮”,尚未盡興卻已不堪酒力。這年詩人才三十五歲,卻說“白髮”,這是因為“發短愁催白”(《除夜對酒贈少章》),在“十年為客負黃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中,詩人為前途渺茫而發愁,為生活無著而發愁,早就愁白了頭。眼前歡樂的節日氣氛,使他回憶起不久前的流離生活。那時,為了生計而奔走他鄉,寄人籬下,重陽佳節沒有心思賞花喝酒,白白辜負了黃花。這一聯,“九日”句寫他眼前所見,“十年”句憶往事。詩人眼前略有興致,開懷暢飲;而往事卻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複雜,往復百折,極其沉鬱。
接著,詩人抒發自己對秦覯的懷念之情和慰勉之意。九日登高是當時的風俗,一般寫重陽節的詩中都要提到,並非一定是實指。“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兩句是寫對秦覯的懷念。垂老之年,逢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懷念在遠方的朋友,他的心彷彿仍然留在朋友身邊。這樣一位天下聞名的“淮海少年”,逢此佳節不可能無所創作。方回以為,“無地落烏紗刀”,用典極佳。這一句是用東晉孟嘉事,孟嘉是大將軍桓溫的參軍,重陽節與桓溫同遊龍山,風吹落帽,桓溫命孫盛寫文章嘲弄他,孟嘉又寫一文回敬,都寫得很好。從比,“九日脫帽”就成了重陽登高的典故。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說明自己雖已漸向老境,然而逢此佳節,仍興致勃勃,何況有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之士;他要結伴登高,寫出優秀的詩篇來。對朋友的讚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聯之中了。
這首詩頗有特色。既是“九日”,那麼吟詩、飲酒、賞花、登高皆是題中應有之義,作者巧妙地將它們揉合在詩中,既有實景,又有虛構。既然是寄友,那麼他當時的處境、心情和對朋友的問候、祝願等也有所交代。作者用精煉的筆觸,巧妙剪裁安排。全詩風格沉鬱含蓄,意蘊深長,令人回味。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祕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