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吳質書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複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遊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覆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丕白。

書信 思友

譯文

譯文
  二月三日,曹丕說。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分別又將四年。三年不見,《東山》詩裡的士兵尚且感嘆離別時間太長,何況我們分別都已經超過三年,思念之情怎麼能夠忍受呢!雖然書信來往,不足以解除鬱結在心頭的深切懷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親戚朋友多數遭受不幸,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很快相繼都去世,我內心的悲痛怎麼能用言語表達啊?過去在一起交往相處,外出時車子連著車子,休息時座位相連,何曾片刻互相分離!每當我們互相傳杯飲酒的時候,絃樂管樂一齊伴奏,酒喝得痛快,滿面紅光,仰頭吟誦自己剛作出的詩,每當沉醉在歡樂的時候,恍惚間卻未覺得這是難得的歡樂。我以為百年長壽是每人應有一份,長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幾年之間,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說到這裡非常痛心。近來編定他們的遺著,合起來成為一本集子,看他們的姓名,已經是在陰間死者的名冊。追想過去交往相好的日子,還歷歷在目,而這些好友,都死去化為糞土,怎麼忍心再說呢?

  縱觀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節,很少能在名譽和節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幹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寧靜淡泊,少嗜慾,有不貪圖權位隱退之心,可以說是文雅而又樸實的君子。他著有《中論》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論著,文辭典雅,足以流傳後世,他的精神、成就永遠存在。應瑒文采出眾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學識足以著書,但他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實在應該痛惜。近來遍閱他們的文章,看後不禁拭淚,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陳琳的章表文筆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長。劉楨的文風灑脫奔放,只是還不夠有力罷了,他的五言詩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書札文詞美麗,使人感到十分快樂。王粲只擅長辭賦,可惜風格纖弱,不能夠振作起文章氣勢,至於他擅長的,古代沒有人能超過很遠。過去伯牙在鍾子期死後破琴絕弦,終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難遇,孔子聽說子路被衛人殺害,剁成肉醬,命人將家裡的肉醬倒掉,悲傷弟子當中沒有能比得上子路的。這些人只是有些還不及古人,也算一代優秀人才,現在活著的人,已沒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將來定有優秀人才出現,後來之人難於輕視,但是恐怕我與您不能趕上見到了。

  年齡已經增大,心中所想的千頭萬緒,時常有所思慮,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麼時候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遠呢?已經變成老翁,只不過沒有白頭髮罷了。東漢光武帝說:“三十多歲,在軍隊中十年,所經歷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趕不上他,但是年齡和他一樣大了,憑低下的才能卻處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憑藉父親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什麼時候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恐怕永遠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遊玩了。年輕人的確應當努力,年齡一旦過去,時光怎麼能留得住,古人想夜裡拿著蠟燭遊玩,確實很有道理啊。

  近來您用什麼自我娛樂?仍舊再有什麼著作嗎?向東望去非常悲傷,寫信來敘述內心情感。曹丕陳說。

註釋
(1)原題作《與吳質書》,據四庫影印本《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四改。《三國志·魏志·吳質傳》注引《魏略》雲:"(建安)二十三年(218),太子又與吳質書。"在此信中,曹丕回憶與建安諸子流連詩酒的歡快情景,簡評他們的文學成就,流露出懷念之情和對歲月的遷逝之悲。情真意切,平易曉暢。吳質,字季重,博學多智,官至振威將軍,封列侯,與曹丕友善。
(2)白:說。
(3)歲月易得:指時間過得很快。
(4)行:將。復:又。
(5)"《東山》"句:《詩經·豳風·東山》:"自我不見,於今三年。"寫士兵的思鄉之情。遠,指時間久遠。
(6)支:承受。
(7)書疏:書信。
(8)勞結:因憂思而生的鬱結。
(9)昔年疾疫:指建安二十二年發生的疾疫。
(10)離:通"罹",遭遇。
(11)徐、陳、應、劉:指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
(12)連輿:車與車相連。輿,車。
(13)接席:座位相挨。
(14)須臾:一會兒。相失:相離。
(15)觴酌(shāng zhuó)流行:傳杯接盞,飲酒不停。觴,酒杯。酌,斟酒,代指酒。
(16)絲:指琴類絃樂器。竹:指簫笙類管樂器。
(17)忽然:一會兒,形容時間過得很快。不自知樂:不覺得自己處在歡樂之中。
(18)謂百年己分(fèn):以為長命百年是自己的當然之事。分,本應有的。
(19)相保:相互保有同處的歡娛。
(20)圖:料想。
(21)零落略盡:大多已經死去。零落,本指草木凋落,此喻人死亡。略,差不多。
(22)"頃撰"二句:我最近撰集他們的遺作,匯成了一部集子。頃,近來。都,彙集。
(23)鬼錄:死人的名錄。
(24)化為糞壤:指死亡。人死歸葬,久而朽為泥土。
(25)類:大多。護:注意。細行:小節,細小行為。
(26)鮮:少。名節:名譽節操。
(27)偉長:徐幹的字。懷文抱質:文質兼備。文,文采。質,質樸。
(28)箕(jī)山之志:鄙棄利祿的高尚之志。箕山,相傳為堯時許由、巢父隱居之地,後常用以代指隱逸的人或地方。
(29)彬彬君子:《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彬彬,文質兼備貌。
(30)《中論》:徐幹著作,是一部政論性著作,系屬子書,其意旨:“大都闡發義理,原本經訓,而歸之於聖賢之道。”
(31)德璉:應瑒的字。斐然:有文采貌。述:闡發前人著作。作:自己創作。
(32)良:確實。
(33)間(jiàn)者:近來。
(34)抆(wěn):擦拭。
(35)"既痛"兩句:既悲痛死者,又想到自己。行,又。
(36)孔璋:陳琳的字。章表:奏章、奏表,均為臣下上給皇帝的奏書。殊健:言其文氣十分剛健。
(37)微:稍微。繁富:指辭采繁多,不夠簡潔。
(38)公幹:劉楨的字。逸氣:超邁流俗的氣質。
(39)遒(qiú):剛勁有力。
(40)絕:超過。
(41)元瑜:阮瑀的字。書記:指軍國書檄等官方文字。翩翩:形容詞采飛揚。
(42)致足樂也:十分令人快樂。致,至,極。
(43)仲宣:王粲(càn)的字。續:一作"獨"。
(44)體弱:《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說王粲"容狀短小","體弱通脫"。體,體質、氣質。
(45)起其文:勃起他的文氣。
(46)"昔伯牙"句:春秋時俞伯牙善彈琴,唯鍾子期為知音。子期死,伯牙毀琴,不再彈。事見《呂氏春秋·本味》。鍾期,即鍾子期。
(47)"仲尼"句: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被殺並被剁成肉醬後,孔子便不再吃肉醬一類的食物。事見《禮記·檀弓上》。
(48)醢(hǎi),肉醬。
(49)門人:門生。
(50)莫逮:沒有人能趕上。
(51)但為:只是。
(52)後生可畏:年輕人值得敬畏。《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3)誣:妄言,亂說。
(54)足下:對吳質的敬稱。
(55)年行:行年,已度過的年齡。
(56)暝(míng):閤眼入睡。
(57)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廟號。
(58)"年三十"三句:李善注以為語出《東觀漢記》載劉秀《賜隗囂書》。所更非一,所經歷的事不只一件。
(59)"以犬羊"四句:謙稱自己並無特出德能,登上太子之位,全憑父親指定。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文子》:"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服,披,穿。假,借。日月,喻帝后、天地。此喻指曹操。
(60)見:被。
(61)易:改變。
(62)攀(pān)援:挽留。
(63)炳燭夜遊:點著燭火,夜以繼日地遊樂。《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炳,燃。一作"秉",持。
(64)良有以也:確有原因。
(65)頃:最近。
(66)述造:即"述作"。不:同"否"。
(67)於邑(wūyè):同"嗚咽",低聲哭泣。
(68)裁書:寫信。古人寫字用的帛、紙往往捲成軸,寫字時要先剪裁下來。

參考資料:

1、程怡 .漢魏六朝詩文賦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77-80 . 2、王運熙,王國安 .漢魏六朝樂府詩評註 :齊魯書社 ,2000-10-01 :156-160 . 3、汪耀明 .漢魏六朝文選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4月 :142-146 .

賞析

  為了增強表現力,信中明徵暗引的成語和典故很多,顯得文采斐然;但是用得妥帖巧妙,並多是平時已為人們所熟悉的常典和名句,所以一點也沒有艱澀之感。作者還十分注意語言的感情色彩,往往只用一兩個字就傳達出豐富的內涵。用字不多,但從中可體味到隱含著的惋惜之情。另外,此信的音韻節奏也非常和諧。作者對於句子的抑揚頓挫和段落的承轉連線都十分,全文猶如一溝溪水,汩汩流出,了無滯礙。

  在整理、編訂遺文的過程中,他對亡友的詩文也與《典論·論文》一樣,一一作出了公允的評價。但與《典論·論文》不同的是這封書信並非旨在論文,而是重在傷逝:一傷亡友早逝,美志未遂。在七子中,只有徐斡一人“成一家之言”,“足傳後世”,可以不朽;餘者才雖“足以著書”,但不幸逝去,才華未盡,“美志不遂”,令人十分悲痛惋惜。二傷知音難遇,文壇零落。早逝諸人都是建安時期的“一時之雋”,與曹丕聲氣相通,他們亡故後,曹丕再也難以找到像那樣的知音了。“今之存者”,又不及他們,鄴下的文學活動頓時冷落下來,建安風流,零落殆盡。因而他一邊整理他們的文章,一邊“對之技淚”,睹物思人,悲不自勝,傷悼忘友的早逝。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三曹詩文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03 :第156頁到第160頁 . 2、古文鑑賞辭典珍藏本上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01 :第572頁 .

創作背景

  曹丕與建安七子中的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都是過從慎密的好友。然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流行,徐幹、阮瑀、應瑒、陳琳、劉楨同時病死,同年王粲也逝去了。曹丕內心悲痛,於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給一起同遊宴的吳質寫了這封信。   

參考資料:
1、汪耀明 .漢魏六朝文選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4月 :142-146 .

講解

  《與吳質書》是曹丕書信的代表作。在整理朋友文稿的過程中,作者睹文思友,有感而發,流露出對朋友真摯、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風格清麗婉約,語言優美流暢,讀來流利順暢,朗朗上口,全文可以劃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借《詩經·東山》中的詩句,來表達了分別之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用典表情、情深意切、手法婉轉.輕輕一句便點出了朋友問深厚的感情。

  第二段作者懷念昔日美好時光,闡述了撰訂遺文的原因。首先敘說自己因少親故死於疾疫而感到十分悲哀痛苦一接著筆鋒一轉,憶起當年大家“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而賦詩”的熱鬧場景,然而如今眼前卻淒涼蕭條,如此對比,更突出了作者對這份友情的無限懷念。最後作者談到近來撰訂朋友們的遺稿,看見文稿在而朋友逝,睹物思人.非常感傷在這段敘述中,作者情緒哀樂交替,以哀寫樂,以樂襯哀,使得哀樂的對比十分鮮明,從而表達了對亡友深切的懷念之情。然而此刻亡友們已“化為糞壤”,昔日大家在一起無憂無慮的子一去不復返,儘管作者還活著,但早已物是人非,叫人哀傷與懷念。

  第三段曹丕評論了建安諸子的文章,對它們依次作出評價,指了各自的優劣,曹丕一直以來對文學就很重視,甚至把文學提到與事業並立的地位。因此,他對亡友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整理編訂好他們的遺稿,以示紀念。

  第四段是對自我的總結和概括作者先借用們牙和子兩個典故來說明知音難求,並表示在建安諸子去世之後,再也難覓此般知音了,作者站在後來者的角度卜.來說明這個問題,更表現出今日身邊無人的遺憾和悲哀然後.作者談到了己,他告訴吳質近來自己年長才退,德薄位尊,因而以“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這樣的話來激勵自己奮發努力,用真誠的語詞來吐露心聲。

  第五段是作者對朋友的存問。曹丕關切地詢問吳質最近的生活和著述情況,最後再次表達了對吳質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

  這封書信抒情真摯感人,這對於眾人之的帝王而言,實屬難得二全文語氣完全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反而處處表現與朋友談心的身份與姿態,其文平易近人,真情流露,充滿感染力,寫亡友時,作者內心的惻怛悲哀一覽無遺,使人不忍卒讀寫朋友吳質時.作者義熱語存問。句句牽掛,字字貼心,讀起來如沐春風、暖人心懷寫自己時,也是坦白真誠,表現出了帝王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和憂愁苦思。

參考資料:

1、白雪,李倩編著 .古文鑑賞大全集 上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10 :第212頁 .

賞析

  為了增強表現力,信中明徵暗引的成語和典故很多,顯得文采斐然;但是用得妥帖巧妙,並多是平時已為人們所熟悉的常典和名句,所以一點也沒有艱澀之感。作者還十分注意語言的感情色彩,往往只用一兩個字就傳達出豐富的內涵。用字不多,但從中可體味到隱含著的惋惜之情。另外,此信的音韻節奏也非常和諧。作者對於句子的抑揚頓挫和段落的承轉連線都十分,全文猶如一溝溪水,汩汩流出,了無滯礙。

  在整理、編訂遺文的過程中,他對亡友的詩文也與《典論·論文》一樣,一一作出了公允的評價。但與《典論·論文》不同的是這封書信並非旨在論文,而是重在傷逝:一傷亡友早逝,美志未遂。在七子中,只有徐斡一人“成一家之言”,“足傳後世”,可以不朽;餘者才雖“足以著書”,但不幸逝去,才華未盡,“美志不遂”,令人十分悲痛惋惜。二傷知音難遇,文壇零落。早逝諸人都是建安時期的“一時之雋”,與曹丕聲氣相通,他們亡故後,曹丕再也難以找到像那樣的知音了。“今之存者”,又不及他們,鄴下的文學活動頓時冷落下來,建安風流,零落殆盡。因而他一邊整理他們的文章,一邊“對之技淚”,睹物思人,悲不自勝,傷悼忘友的早逝。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三曹詩文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03 :第156頁到第160頁 . 2、古文鑑賞辭典珍藏本上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01 :第572頁 .

創作背景

  曹丕與建安七子中的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都是過從慎密的好友。然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流行,徐幹、阮瑀、應瑒、陳琳、劉楨同時病死,同年王粲也逝去了。曹丕內心悲痛,於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給一起同遊宴的吳質寫了這封信。   

參考資料:
1、汪耀明 .漢魏六朝文選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4月 :142-146 .

講解

  《與吳質書》是曹丕書信的代表作。在整理朋友文稿的過程中,作者睹文思友,有感而發,流露出對朋友真摯、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風格清麗婉約,語言優美流暢,讀來流利順暢,朗朗上口,全文可以劃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借《詩經·東山》中的詩句,來表達了分別之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用典表情、情深意切、手法婉轉.輕輕一句便點出了朋友問深厚的感情。

  第二段作者懷念昔日美好時光,闡述了撰訂遺文的原因。首先敘說自己因少親故死於疾疫而感到十分悲哀痛苦一接著筆鋒一轉,憶起當年大家“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而賦詩”的熱鬧場景,然而如今眼前卻淒涼蕭條,如此對比,更突出了作者對這份友情的無限懷念。最後作者談到近來撰訂朋友們的遺稿,看見文稿在而朋友逝,睹物思人.非常感傷在這段敘述中,作者情緒哀樂交替,以哀寫樂,以樂襯哀,使得哀樂的對比十分鮮明,從而表達了對亡友深切的懷念之情。然而此刻亡友們已“化為糞壤”,昔日大家在一起無憂無慮的子一去不復返,儘管作者還活著,但早已物是人非,叫人哀傷與懷念。

  第三段曹丕評論了建安諸子的文章,對它們依次作出評價,指了各自的優劣,曹丕一直以來對文學就很重視,甚至把文學提到與事業並立的地位。因此,他對亡友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整理編訂好他們的遺稿,以示紀念。

  第四段是對自我的總結和概括作者先借用們牙和子兩個典故來說明知音難求,並表示在建安諸子去世之後,再也難覓此般知音了,作者站在後來者的角度卜.來說明這個問題,更表現出今日身邊無人的遺憾和悲哀然後.作者談到了己,他告訴吳質近來自己年長才退,德薄位尊,因而以“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這樣的話來激勵自己奮發努力,用真誠的語詞來吐露心聲。

  第五段是作者對朋友的存問。曹丕關切地詢問吳質最近的生活和著述情況,最後再次表達了對吳質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

  這封書信抒情真摯感人,這對於眾人之的帝王而言,實屬難得二全文語氣完全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反而處處表現與朋友談心的身份與姿態,其文平易近人,真情流露,充滿感染力,寫亡友時,作者內心的惻怛悲哀一覽無遺,使人不忍卒讀寫朋友吳質時.作者義熱語存問。句句牽掛,字字貼心,讀起來如沐春風、暖人心懷寫自己時,也是坦白真誠,表現出了帝王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和憂愁苦思。

參考資料:

1、白雪,李倩編著 .古文鑑賞大全集 上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10 :第212頁 .

詩人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