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日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節日 寫景 抒情 悠閒

譯文

譯文
風雪送走了一年剩餘的日子,氣溫則已經開始融和。
門前兩邊種著梅與柳,一株山楸樹好花婆娑。
我歌唱你說難得,酒中的愜意何其多!
說不上酒中的快樂有多少,那石門山曾聆聽過奇妙的歌。

註釋
蠟(zhà)日:古代年終時大祭萬物的節日。蠟,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稱。
餘運:一年內剩下的時運,即歲暮。
時已和:時節已漸和暖。
夾門植:種植在門兩旁。
佳花:指梅花。
唱:指詠詩。爾: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稱賞之意。
適:適意,愜意。
未能明多少:難以明瞭到底有多少,意謂極多。指“酒中適”。
章山:江西南城縣東北五里有章山,喬松修竹,森列交蔭。疑當指此。

參考資料:

1、孟二冬.陶淵明詩選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時年陶淵明五十八歲,詩人恰逢蠟日,即興而作。   

參考資料:
1、柯寶成.陶淵明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1:162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臘日一到,歲暮就會很快被送走。雖然時有風雪,但無礙於季節的轉換,天氣的日趨暖和,指明瞭自然變化規律的不可抗拒性,預示冬即去春將來,渲染了一種蒸騰向上,振奮人心的氣氛。

  三、四句承接“時已和”寫梅、柳幹粗枝繁,高大挺拔,傍屋而植,夾門而立,那綻開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條,芳香四溢,構成一個靜謐恬適的境界。在此,雖未言及其中人,其中人超塵拔俗的精神風貌,卻可由所居環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

  後四句集中表現所居之人的行為與思想活動。詩人寫自己面對佳花把酒吟詩,覺得那花兒也似乎顯得心滿意足,高興不已,深感這酒中的快樂,是多而又多。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樂。誰也弄不清楚,只知唯有像“雙闕對峙,其前重巖映帶,其後七嶺之美,蘊奇於此”的章山那樣的風景勝地,才是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激發詩情,可寫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處。詩人在這裡恰當運用了移情於物的藝術手法,把他那種陶醉於山水,熱衷隱居生活的怡然之樂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勾勒環境,清新秀雅,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抒發懷抱,移情於物,情趣盎然。尤其是“章山有奇歌”一句,既收束全詩,又有宕出遠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遠,在更其廣闊的空間馳騁,從而進一步拓展了詩的意境,使其更顯節短韻長,餘味悠然。

參考資料:

1、王遠國.中華傳統節日詩賞析.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356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時年陶淵明五十八歲,詩人恰逢蠟日,即興而作。   

參考資料:
1、柯寶成.陶淵明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1:162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臘日一到,歲暮就會很快被送走。雖然時有風雪,但無礙於季節的轉換,天氣的日趨暖和,指明瞭自然變化規律的不可抗拒性,預示冬即去春將來,渲染了一種蒸騰向上,振奮人心的氣氛。

  三、四句承接“時已和”寫梅、柳幹粗枝繁,高大挺拔,傍屋而植,夾門而立,那綻開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條,芳香四溢,構成一個靜謐恬適的境界。在此,雖未言及其中人,其中人超塵拔俗的精神風貌,卻可由所居環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

  後四句集中表現所居之人的行為與思想活動。詩人寫自己面對佳花把酒吟詩,覺得那花兒也似乎顯得心滿意足,高興不已,深感這酒中的快樂,是多而又多。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樂。誰也弄不清楚,只知唯有像“雙闕對峙,其前重巖映帶,其後七嶺之美,蘊奇於此”的章山那樣的風景勝地,才是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激發詩情,可寫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處。詩人在這裡恰當運用了移情於物的藝術手法,把他那種陶醉於山水,熱衷隱居生活的怡然之樂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勾勒環境,清新秀雅,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抒發懷抱,移情於物,情趣盎然。尤其是“章山有奇歌”一句,既收束全詩,又有宕出遠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遠,在更其廣闊的空間馳騁,從而進一步拓展了詩的意境,使其更顯節短韻長,餘味悠然。

參考資料:

1、王遠國.中華傳統節日詩賞析.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356

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