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陶淵明

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
鬱郁荒山裡,猿聲閒且哀。
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曰餘作此來,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雲乖。
遙謝荷蓧翁,聊得從君棲。

農村 生活 抒情 勞動

譯文

譯文
貧居餬口靠農務,盡力勤耕東林邊。
春種苦辛不必講,常恐辜負我心願。
田官關注秋收獲,傳語同我意相連。
長期捱餓喜一飽,早起整裝待下田。
划動船槳渡平湖,山間清溪泛舟還。
草木茂盛荒山裡,猿啼悠緩聲哀怨。
悲涼秋風夜呼嘯,清晨林間鳥唱歡。
我自歸田務農來,至今已整十二年。
華年已逝人漸老,依舊耕耘在田間。
遙遙致意荷蓧翁,姑且隱居為君伴。

註釋
下潠(xùn):地勢低窪多水的地帶,即詩中所說的“東林隈”。田舍:指田間簡易的茅舍,可供臨時休息、避雨之用。獲:收穫。
依:依靠。稼穡(sè):指農業勞動。稼是耕種,穡是收穫。戮(lǜ)力:盡力。東林隈(wēi):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角落。
春作:春耕。負所懷:違背自己的願望。
司田:管農事的官,即田官。眷:顧念,關注。有秋:指秋收,收穫。《尚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寄聲:託人帶口信。與我諧: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諧:和合。
飢者:淵明自稱。初飽:剛剛能夠吃上頓飽飯。這兩句是說,經常捱餓的我,為吃了頓飽飯而非常高興,早早起身束好衣帶,等候天亮去秋收。
揚揖(jí):舉槳,即划船。泛:浮行,指泛舟。清壑(hè):清澈的山間溪流。壑:山溝。
鬱郁:一作“嚼嚼(jiào,潔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閒且哀:悠緩而淒涼。
悲風:指淒厲的秋風。愛靜夜:謂好在靜夜中呼嘯。晨開:指天明。
曰:語助詞,無意義。此:指農業勞動。三四星火頹:指經歷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頹:下傾。每當夏曆七月以後,火星的位置開始向西下傾。下傾十二次,即經歷了十二年。
姿年:風姿年華,指青壯年。事:指農耕之事。雲:語助詞,無意義。乖:違背,違棄。
聊:姑且。棲:居住,指隱居。

參考資料:

1、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及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2008:122-123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自己為了生活不辭辛苦“戮力東林隈”的勞動過程。當他看到豐收在望時,想起了自己已經渡過了十年艱苦的農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寫見到下溪田豐收時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他的願望和司田是一致的,這使他很覺得欣慰。看來這“寄聲”與詩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詩人在這裡之所以提到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農耕生活並沒有脫離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並且對社會生產有積極的意義。這是陶淵明農業社會理想和務實精神的表現。接下去就寫詩人怎樣雞一叫就到荒山去勞作,從而領略了山中的晨景。“飢者歡初飽”,這是多麼深切的生活體驗,沒有親身嘗過飢餓的味道,就不知這“歡視飽"是怎麼回事。正是為了求得一飽,他才天不亮就去勞動:進山是隨著山勢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進的。山裡很荒涼;聽得見猿的哀啼。淒涼的夜風隨著殘夜逝去了,鳥兒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來。這是一個多麼寂靜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農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著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華這時陶淵明已五十歲了,老之將至,他怎能不感慨萬分。詩的最後一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遙謝荷榛翁,聊得從君棲”,致意古代隱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隨著您呢。詩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樣,這就是他固窮守節,雖老死田野也終不反悔的原因。

  這首詩比前期的田園詩更真實地反映了陶淵明農耕生活的實際情形,同時也說明,陶淵明的務農,並不只是作了個樣子而已。特別是在後期,他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了,餓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賴以生存。這時他的田園詩中紀實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樣情趣盎然,那樣富於浪漫諦克。可是他並不抱怨生活的艱辛,在述其艱苦之中仍然時時表現出對生活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

參考資料:

1、李建 康金聲.古代田園詩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27-28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年),是詩人在田舍中收穫時所作,當時陶淵明五十二歲。詩人自歸田以來,已經度過了十二年的躬耕生活。其勞作是勤苦的,生活是貧困的,但詩人卻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與安慰。   

參考資料:
1、王瑤 編注.陶淵明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20

2、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26-128

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