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舟中記夢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辛棄疾

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夢裡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後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離別 相思 孤寂

譯文

譯文
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
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捨,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註釋
“欹枕”兩句:櫓聲咿啞,倚枕醉眠。欹(qī)枕:倚枕。艣(lǔ):同櫓,搖船用具。咿啞:象聲詞,搖櫓聲。聒(guō):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夢裡”三句:寫夢境:笙歌花底,玉人歷歷在目。翠袖:著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夢裡:一作“變作”。
“別後”兩句:言玉人慾訴別後相思,不想夢斷人去。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夢已闌:夢已盡。
“只記”三句:記敘玉人夢中之語:怨月無情,別時獨圓。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別時之月。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217 2、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註(上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82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當時辛棄疾由臨安赴任湖北轉運副使之職,舟行江上,記夢而作。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217

2、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註(上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82

賞析

  詞題為記夢,所夢何人,本事無考。詞先寫舟中孤寂,搖櫓聲中,由醉入夢。夢中花叢笙歌動聽,伊人宛然在目。換頭寫伊人傾訴別後相思,然後以對方埋怨人離月圓收結,體現雙方依依難捨,情摯意濃。

  全詞就夢前、夢中、夢後三層依次寫來,思路清晰。詞人由醉入夢,夢中笙歌花叢,翠袖盈盈。以下不寫夢後相思,卻從對面入筆,倒敘夢中情境,妙筆脫俗。“只記”二句,以少勝多,怨月獨圓,情痴意濃。且此月系玉人閨中獨看之月,抑或詞人舟頭所見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無理而妙,韻味無窮。小詞寫得清麗爽暢,精湛宜人。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5-26

詩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