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抒懷 壯志未酬 愁苦

譯文

譯文
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雲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雲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麼自由。

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經行:經過。
白頭:頭髮變花白。
歸休去:退休、致仕。去,語助詞。
不成:反詰詞,難道。
出處:指出仕與隱處,做官與退隱。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問人口語。

參考資料:

1、關永禮.白話宋詞精華:哈爾濱出版社,1992:361 2、王延梯.辛棄疾詞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218 3、鄭竹青.中華詩詞經典 第四卷:學習出版社,2011:2809

賞析

  上片主要抒發時光易逝的愁恨。起韻一筆包舉,總言憂愁的難以擺脫,為下文分別訴說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預留了地步。在這裡,詞人“天真地”想通過上樓登高來擺脫令他難以忍受又無法迴避的憂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滿了奇趣,而他感到憂愁如有腳、又隨他上樓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達上,化不可見的抽象之愁為有可以觸碰與迴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寫抽象的生動趣味,同時,“欲上······愁還”的傳情方法,又為文氣增加了轉折跌宕的靈活之趣。接韻具體表明他所憂愁的內容,是自然也在變遷、親朋也在衰老白頭的時間不居之恨。“幾處”與“多少”的限定,空處傳神,包攬無限,寫出了自然變遷和人生衰老之多簡直無法據實計算的大愁苦。這種對於時光易逝的憂愁,是詞人“時間意識”覺醒的表現,而“時間意識”又是與人對於存在的反思與覺悟有關的,是一種看似脆弱,其實深刻的對於生命虛無的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詞人產生這樣深刻的生命虛無的痛苦,不是來自於單純的哲學思考,而是由非常具體而強烈的生命體驗所導致的。

  於是,過片再進一層,揭示了導致其時間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業難成之愁。他以感情強烈的語言反覆其意與反問自己:說歸去吧,還是歸去吧,難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罷休不成?意謂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業才可歸隱。實際上,它傳達出了詞人無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業的愁苦。這樣,上下片就由這兩種愁苦在文理上連成渾然的一體。結韻進而揭出使自己產生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的具體觸機,是那種恍若浮雲一樣到處漂泊的遊宦生涯。然後他再轉過一層,巧妙運用“浮雲”一詞的雙重比喻意義為自己下了這一轉語,如果能像浮雲一樣逍遙自在也很自由。這樣的轉語,洩露了他“遊宦成羈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採用層層剝筍的見心法,由愁一時間之愁一功業難成之愁一遊宦成羈旅之愁,這樣就由遠而近,填充了越來越具體的生命痛苦:通過他的“剝筍”法抒情,越來越清晰地表現了他愁苦的來處。其總體藝術風貌是,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文理自然而兼變化之趣。此外,因為暗喻的巧妙運用,這首詞顯示了深厚的韻味。

參考資料:

1、關永禮.白話宋詞精華:哈爾濱出版社,1992:361 2、葉嘉瑩.辛棄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6:864-865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無從得知。從詞意上推斷,此詞可能是作於詞人久經官場生涯的中年以後。在長久的官場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間爾虞我詐的種種現實。在仕宦與歸隱的得失之間,他思之籌之,不得要領,因而愁緒百結,久不能脫。詞人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關永禮.白話宋詞精華:哈爾濱出版社,1992:361

2、葉嘉瑩.辛棄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6:864-865

詩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