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原文賞析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註釋
卜(bǔ)運算元·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卜算子”是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萬樹《詞律》卷三《卜算子》:“毛氏雲:‘駱義鳥(駱賓王)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
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寂寞:孤單冷清。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副詞,又,再。著(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此指爭權。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副詞,全,完全,沒有例外。任:動詞,任憑。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這裡借指詩人政敵──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謝,隕落。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參考資料:
1、段學紅.陸游《卜算子·詠梅》解讀:《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
2、王雙啟.陸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1:236-239
3、張巍峰.中國古典詩詞賞析: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168-169
評價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算子·詠梅》中得到印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著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嘆了。儘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藥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嘆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裡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悽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絡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資訊,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被選入滬教版語文書 試用本第3版 第3單元宋詞集粹<;下>;),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於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於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麼,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 “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群芳”在這裡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參考資料:
1、《卜算子·詠梅》賞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2、王海霞,李素霞.痛苦而執著的高潔——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閱讀與鑑賞》,2007年10期譯文及註釋二
這首秋夜抒懷之作,具有李後主詞的一般風格。它沒有用典,沒有精美的名物,也沒有具體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種顧影自憐,空諸一切的觀念。一切都是那麼樸素,那麼明白,卻又令人低迴與困惑。大約是詞人後期之作吧。讀這類詞,最要玩味其中環境氛圍的創造,和抒情主人公淺貌下的深衷。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開頭兩句是說,昨天夜晚,風雨交加,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首兩句寫秋夜風雨,完全是白描化的。表面看來,風雨大作,怪嘈雜的,其實除了“颯颯秋聲”外,此時更無別的聲音,反而見出夜的寂靜。令讀者覺得其境過分清冷,幾乎要倒抽一口冷氣。此種詞句,最見後主本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這兩句是說,蠟燭燃燒得所剩無幾了,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這兩句出現了抒情主人公,這人物給讀者的第一個印象便是他過於清醒,他熬到“燭殘”,聽得“漏斷”(更鼓歇),可見是一夜未曾入眠了。這清醒狀態的描寫,正好逼出下片的感慨。另一個印象便是它方寸煩亂,“頻欹枕”的“頻”字,表明他在床上是輾轉反側,五內俱熱。後來乾脆不睡了,但內心仍不平靜,表現在動作上便是“起坐不能平”。他到底為什麼,這恰恰是詞人不喜道破的。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裡浮生。”這兩句是說,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榮華富貴的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過片之後,全屬抒情。這也許是最一般最普遍的人生感慨了,但對於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體驗之具體內容,則可以是各各不同的。此即《維摩經》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後主詞所以能引起後世眾多讀者的共鳴,原因也在於此。這兩句中的“漫”(作空解)、“算來”,表現出一種空虛、疑惑、迷惘感,是很傳神的。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末兩句是說,最想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主人公無法擺脫人生的煩惱,卻是因為他太清醒,太執著。最後兩句,說穿了便是一醉解千愁,可詞人換了個比喻性的說法——“醉鄉路穩”,則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難,故云“此外不堪行”。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樸,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參考資料:
1、(南唐)李煜.《李煜詞選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85-86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參考資料:
1、段學紅.陸游《卜算子·詠梅》解讀:《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
2、王雙啟.陸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1:236-239
3、張巍峰.中國古典詩詞賞析: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168-169
評價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算子·詠梅》中得到印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著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嘆了。儘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藥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嘆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裡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悽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絡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資訊,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被選入滬教版語文書 試用本第3版 第3單元宋詞集粹<;下>;),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於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於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麼,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 “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群芳”在這裡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參考資料:
1、《卜算子·詠梅》賞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2、王海霞,李素霞.痛苦而執著的高潔——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閱讀與鑑賞》,2007年10期譯文及註釋二
這首秋夜抒懷之作,具有李後主詞的一般風格。它沒有用典,沒有精美的名物,也沒有具體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種顧影自憐,空諸一切的觀念。一切都是那麼樸素,那麼明白,卻又令人低迴與困惑。大約是詞人後期之作吧。讀這類詞,最要玩味其中環境氛圍的創造,和抒情主人公淺貌下的深衷。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開頭兩句是說,昨天夜晚,風雨交加,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首兩句寫秋夜風雨,完全是白描化的。表面看來,風雨大作,怪嘈雜的,其實除了“颯颯秋聲”外,此時更無別的聲音,反而見出夜的寂靜。令讀者覺得其境過分清冷,幾乎要倒抽一口冷氣。此種詞句,最見後主本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這兩句是說,蠟燭燃燒得所剩無幾了,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這兩句出現了抒情主人公,這人物給讀者的第一個印象便是他過於清醒,他熬到“燭殘”,聽得“漏斷”(更鼓歇),可見是一夜未曾入眠了。這清醒狀態的描寫,正好逼出下片的感慨。另一個印象便是它方寸煩亂,“頻欹枕”的“頻”字,表明他在床上是輾轉反側,五內俱熱。後來乾脆不睡了,但內心仍不平靜,表現在動作上便是“起坐不能平”。他到底為什麼,這恰恰是詞人不喜道破的。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裡浮生。”這兩句是說,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榮華富貴的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過片之後,全屬抒情。這也許是最一般最普遍的人生感慨了,但對於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體驗之具體內容,則可以是各各不同的。此即《維摩經》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後主詞所以能引起後世眾多讀者的共鳴,原因也在於此。這兩句中的“漫”(作空解)、“算來”,表現出一種空虛、疑惑、迷惘感,是很傳神的。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末兩句是說,最想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主人公無法擺脫人生的煩惱,卻是因為他太清醒,太執著。最後兩句,說穿了便是一醉解千愁,可詞人換了個比喻性的說法——“醉鄉路穩”,則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難,故云“此外不堪行”。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樸,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參考資料:
1、(南唐)李煜.《李煜詞選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85-86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參考資料:
1、段學紅.陸游《卜算子·詠梅》解讀:《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
2、王雙啟.陸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1:236-239
3、張巍峰.中國古典詩詞賞析: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168-169
評價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算子·詠梅》中得到印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著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嘆了。儘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藥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嘆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裡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悽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絡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資訊,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被選入滬教版語文書 試用本第3版 第3單元宋詞集粹<;下>;),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於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於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麼,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 “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群芳”在這裡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參考資料:
1、《卜算子·詠梅》賞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2、王海霞,李素霞.痛苦而執著的高潔——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閱讀與鑑賞》,2007年10期譯文及註釋二
這首秋夜抒懷之作,具有李後主詞的一般風格。它沒有用典,沒有精美的名物,也沒有具體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種顧影自憐,空諸一切的觀念。一切都是那麼樸素,那麼明白,卻又令人低迴與困惑。大約是詞人後期之作吧。讀這類詞,最要玩味其中環境氛圍的創造,和抒情主人公淺貌下的深衷。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開頭兩句是說,昨天夜晚,風雨交加,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首兩句寫秋夜風雨,完全是白描化的。表面看來,風雨大作,怪嘈雜的,其實除了“颯颯秋聲”外,此時更無別的聲音,反而見出夜的寂靜。令讀者覺得其境過分清冷,幾乎要倒抽一口冷氣。此種詞句,最見後主本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這兩句是說,蠟燭燃燒得所剩無幾了,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這兩句出現了抒情主人公,這人物給讀者的第一個印象便是他過於清醒,他熬到“燭殘”,聽得“漏斷”(更鼓歇),可見是一夜未曾入眠了。這清醒狀態的描寫,正好逼出下片的感慨。另一個印象便是它方寸煩亂,“頻欹枕”的“頻”字,表明他在床上是輾轉反側,五內俱熱。後來乾脆不睡了,但內心仍不平靜,表現在動作上便是“起坐不能平”。他到底為什麼,這恰恰是詞人不喜道破的。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裡浮生。”這兩句是說,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榮華富貴的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過片之後,全屬抒情。這也許是最一般最普遍的人生感慨了,但對於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體驗之具體內容,則可以是各各不同的。此即《維摩經》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後主詞所以能引起後世眾多讀者的共鳴,原因也在於此。這兩句中的“漫”(作空解)、“算來”,表現出一種空虛、疑惑、迷惘感,是很傳神的。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末兩句是說,最想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主人公無法擺脫人生的煩惱,卻是因為他太清醒,太執著。最後兩句,說穿了便是一醉解千愁,可詞人換了個比喻性的說法——“醉鄉路穩”,則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難,故云“此外不堪行”。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樸,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參考資料:
1、(南唐)李煜.《李煜詞選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85-86-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