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寫景 抒情

譯文

譯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裡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註釋
杳杳:幽暗狀。寒山:始豐縣(今浙江天台縣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巖,寒山即寒巖,乃詩人所居。
落落:寂靜冷落的樣子。
淅淅:象聲詞,形容風聲。一作“磧磧”。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5

2、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7

創作背景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曆)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巖,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存三百餘首。此詩為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7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內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內容,寫寒巖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後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的表現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國風·衛風·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疊字的要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別。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物件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複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使用疊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山這首詩中的疊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疊用,出現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還由於使用疊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藉助於音節的復沓,和諧貫串,一氣盤旋,並藉助於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迴環往復,連綿不斷。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7

詩人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