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曲·中秋月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詞精選 中秋節 月亮 離別

譯文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註釋
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雲:《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屬雙調,又屬大石調。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
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銀漢:銀河。
玉盤:喻月。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2、《讀點經典》編委會 .豪放詞聖蘇東坡·辛棄疾名詞名句 :鳳凰出版社 ,2012年6月:162-163

創作背景

  公元1077年(熙寧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蘇轍與東坡相見,四月間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後方才離去。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賞析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首小詞前兩句是說,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因為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句中並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並不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是應該有聲音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由此傳出。“玉盤”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首詞後兩句是說,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歎“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譯文二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位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麼地方賞觀?

參考資料:
1、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出版,2012:41

創作背景

  公元1077年(熙寧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蘇轍與東坡相見,四月間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後方才離去。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賞析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首小詞前兩句是說,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因為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句中並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並不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是應該有聲音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由此傳出。“玉盤”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首詞後兩句是說,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歎“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譯文二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位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麼地方賞觀?

參考資料:
1、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出版,2012:41

創作背景

  公元1077年(熙寧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蘇轍與東坡相見,四月間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後方才離去。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賞析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首小詞前兩句是說,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因為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句中並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並不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是應該有聲音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由此傳出。“玉盤”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首詞後兩句是說,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歎“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參考資料:

1、劉石評註.唐宋名家詩詞蘇軾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譯文二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位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麼地方賞觀?

參考資料:
1、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出版,2012:41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