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原文賞析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
譯文
譯文
陣陣細雨好像是白玉堂飄下的帷簾,又像是從碧牙床上翻卷下來的竹蓆。
當時的神女沐浴披拂著光彩照人的秀髮,就像這使氣氛變得清涼的細雨。
註釋
帷:帷簾,這裡指細雨從天而降,形同疏簾。
白玉堂,指天宮,相傳中唐詩人李賀臨死時,看見天上使者傳天帝令召喚他上天給新建的白玉樓撰寫記文。
簟(diàn):竹蓆。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藍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臥床。
楚女:指《楚辭·九歌·少司命》裡描寫的神女。
蕭蕭:清涼的。
發彩:形容秀髮光澤華潤。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6
2、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21-22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大和三年(829),當時作者獲得了考取進士的資格,但因其沒有什麼背景,初試失敗,同年,令狐楚為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今山東東平縣),讚賞他的文才,請他到幕府裡去做巡官,一場細雨後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21-22
2、周振甫.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5:45
賞析
這首詩筆法全屬正面鋪陳,不過是發揮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寫得靈活而新鮮。
詩篇一上來打了兩個比方蔚藍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臥床。這裡將細雨由天上灑落,想象為好像天宮白玉堂前飄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從天空這張碧牙床上翻卷下來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織紋細密而質地輕軟的物件,用它們作比擬,既體現出細雨的密緻形狀,也描畫了細雨隨風飄灑的輕盈靈姿。接下來,詩人再借用神話傳說材料作進一步形容。楚女,《楚辭·九歌·少司命》裡描寫的神女,詩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後曝晒、梳理自己頭髮的神情。
這裡說:想象神女當時的情態,那茂密的長髮從兩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閃著光澤,蕭蕭地傳達涼意,如同作者眼前灑落的細雨。這個比喻不僅更為生動地寫出了細雨的諸項特徵,還特別富於韻致,引人遐想。整首詩聯想豐富,意境優美,如“帷飄”、“簟卷”的具體形象,“白玉”、“碧牙”、“發彩”的設色烘托,“蕭蕭”的清涼氣氛,尤其是神女情態的虛擬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譎幻、瑰麗多彩的畫面。比較起來,於這首詩主題相似的《微雨》偏於寫實作風,而此詩則更多浪漫情味,從中反映出作者詠物的多樣化筆調。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6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大和三年(829),當時作者獲得了考取進士的資格,但因其沒有什麼背景,初試失敗,同年,令狐楚為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今山東東平縣),讚賞他的文才,請他到幕府裡去做巡官,一場細雨後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21-22
2、周振甫.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5:45
賞析
這首詩筆法全屬正面鋪陳,不過是發揮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寫得靈活而新鮮。
詩篇一上來打了兩個比方蔚藍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臥床。這裡將細雨由天上灑落,想象為好像天宮白玉堂前飄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從天空這張碧牙床上翻卷下來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織紋細密而質地輕軟的物件,用它們作比擬,既體現出細雨的密緻形狀,也描畫了細雨隨風飄灑的輕盈靈姿。接下來,詩人再借用神話傳說材料作進一步形容。楚女,《楚辭·九歌·少司命》裡描寫的神女,詩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後曝晒、梳理自己頭髮的神情。
這裡說:想象神女當時的情態,那茂密的長髮從兩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閃著光澤,蕭蕭地傳達涼意,如同作者眼前灑落的細雨。這個比喻不僅更為生動地寫出了細雨的諸項特徵,還特別富於韻致,引人遐想。整首詩聯想豐富,意境優美,如“帷飄”、“簟卷”的具體形象,“白玉”、“碧牙”、“發彩”的設色烘托,“蕭蕭”的清涼氣氛,尤其是神女情態的虛擬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譎幻、瑰麗多彩的畫面。比較起來,於這首詩主題相似的《微雨》偏於寫實作風,而此詩則更多浪漫情味,從中反映出作者詠物的多樣化筆調。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6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