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唐詩三百首 懷古 抒懷

譯文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註釋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裡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宮花:行宮裡的花。
白頭宮女:據白居易《上陽白髮人》,一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裡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髮宮人。
說:談論。
玄宗:指唐玄宗。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頁

創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經歷過安史之亂不久,國力衰退。該詩就是以小見大地點明瞭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頁

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詩人先寫環境。首句中“寥落”已點出行宮的空虛冷落,又著一“古”字,更顯其破舊之象。這樣的環境本身就暗示著昔盛今衰的變遷。而後以“宮花寂寞紅”續接,此處可見運思縝密。嬌豔紅花與古舊行宮相映襯,更見行宮“寥落”,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兩句景語,令人心無旁騖,只有沉沉的感傷。

  後兩句由景及人,寫宮女,“白頭”與第二句中的紅花相映襯。宮中花開如舊,而當年花容月貌的宮女已變成了白髮老婦。物是人非,此間包含著多少哀怨、多少淒涼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閒”字與上文“寂寞”相照應,寫出宮女們長年受冷落的孤寂與無奈。過去她們的一顰一笑、盛裝麗服只為取悅君王,而今再無緣見龍顏,她們還能做什麼呢? 只能無聊地“閒”在冷宮。而這些宮女們所談的仍舊是玄宗盛世。這一方面表現了她們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另方面也證明了如今無可言說的空虛。比較之下,那種深沉的盛衰之感越發鮮明突出而具體了。

  這裡,寥落古行宮中的白頭宮女,還是唐玄宗時代歷史的見證人。唐玄宗在其繼位後期,寵幸楊貴妃,終日沉溺在淫樂酒色之中,把政務全部委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朝綱紊亂,諂佞當道,終於釀成安史之亂。亂後,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從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曾深致感慨說:“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詩,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憒好色與亡國致亂的歷史因由,其諷刺與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這首短詩當然不可能象白詩那樣鋪張揚厲,極盡渲染之能事,他只能採取對照、暗示點染等方法,把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高度濃縮,加以典型化的處理,從而讓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的少女變為白髮老人,都深深地帶有時代盛衰遷移的痕跡。白頭宮女親歷開元、天寶之世,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人,“閒坐說玄宗”的由治而亂。這本是詩篇主旨所在,也是詩人認為應引以為戒的地方,卻以貌似悠閒實則深沉的筆調加以表現,語少意多,有無窮之味。

  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花容月貌,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中,成日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豈堪重新回顧!然而,她們被幽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悽絕。“寥落”、“寂寞”、“閒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出那樣深刻的思想。這首詩正是運用以少總多的表現手法,語少意足,有無窮味。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裡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髮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悽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裡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緻與噁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巨集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946-948頁 2、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頁

創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經歷過安史之亂不久,國力衰退。該詩就是以小見大地點明瞭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頁

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詩人先寫環境。首句中“寥落”已點出行宮的空虛冷落,又著一“古”字,更顯其破舊之象。這樣的環境本身就暗示著昔盛今衰的變遷。而後以“宮花寂寞紅”續接,此處可見運思縝密。嬌豔紅花與古舊行宮相映襯,更見行宮“寥落”,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兩句景語,令人心無旁騖,只有沉沉的感傷。

  後兩句由景及人,寫宮女,“白頭”與第二句中的紅花相映襯。宮中花開如舊,而當年花容月貌的宮女已變成了白髮老婦。物是人非,此間包含著多少哀怨、多少淒涼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閒”字與上文“寂寞”相照應,寫出宮女們長年受冷落的孤寂與無奈。過去她們的一顰一笑、盛裝麗服只為取悅君王,而今再無緣見龍顏,她們還能做什麼呢? 只能無聊地“閒”在冷宮。而這些宮女們所談的仍舊是玄宗盛世。這一方面表現了她們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另方面也證明了如今無可言說的空虛。比較之下,那種深沉的盛衰之感越發鮮明突出而具體了。

  這裡,寥落古行宮中的白頭宮女,還是唐玄宗時代歷史的見證人。唐玄宗在其繼位後期,寵幸楊貴妃,終日沉溺在淫樂酒色之中,把政務全部委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朝綱紊亂,諂佞當道,終於釀成安史之亂。亂後,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從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曾深致感慨說:“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詩,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憒好色與亡國致亂的歷史因由,其諷刺與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這首短詩當然不可能象白詩那樣鋪張揚厲,極盡渲染之能事,他只能採取對照、暗示點染等方法,把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高度濃縮,加以典型化的處理,從而讓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的少女變為白髮老人,都深深地帶有時代盛衰遷移的痕跡。白頭宮女親歷開元、天寶之世,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人,“閒坐說玄宗”的由治而亂。這本是詩篇主旨所在,也是詩人認為應引以為戒的地方,卻以貌似悠閒實則深沉的筆調加以表現,語少意多,有無窮之味。

  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花容月貌,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中,成日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豈堪重新回顧!然而,她們被幽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悽絕。“寥落”、“寂寞”、“閒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出那樣深刻的思想。這首詩正是運用以少總多的表現手法,語少意足,有無窮味。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裡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髮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悽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裡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緻與噁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巨集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946-948頁 2、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頁

詩人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