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王勃

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
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

思念 友人 抒情

譯文

譯文
久別後的孤寂漸漸侵入我的心懷,客居他鄉使我臉色變得憔悴不堪。
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彈琴相慰,這樣的相思之情怎樣才能到盡頭?

註釋
侵:侵擾。此處有漸進之義。
容色:面容,臉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月下”句:化用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麻,起坐彈鳴琴”句意,謂夜不成眠,起來在月下彈琴,藉以排遣內心的積思。調,整理。整理的目的是彈奏。
何極:什麼時候才能終結。

參考資料:
1、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慮神情憔悴,以彈琴寄託思緒,也難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別侵懷抱”,點明寫詩的緣起。長久的離別所產生的孤獨、鄉愁,慢慢地侵入了詩人的懷抱之中,即佔據了他的身心,瀰漫了他的精神,讓他在這種愁思中難以自拔。

  因為久別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懷,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鄉變容色。”鄉愁之苦,可謂是一至於斯。排解愁思的辦法之一,是“月下調鳴琴”,即在鄉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絃,歌之詠之。

  但是,從下句“相思此何極”來看,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這個感嘆。

  這首詩幾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這既是初盛唐之際的唐詩風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風格,或者說,是由他開創的一種詩風。

參考資料:

1、蘇愛風.王勃詩歌藝術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7

創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組明確標明思友的詩歌,當作於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這年晚秋,王勃從梓州來遊成都,這三首詩即作於深秋淹留蜀中時。本詩即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2、張培培.王勃詩歌研究.山西師範大學,2013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慮神情憔悴,以彈琴寄託思緒,也難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別侵懷抱”,點明寫詩的緣起。長久的離別所產生的孤獨、鄉愁,慢慢地侵入了詩人的懷抱之中,即佔據了他的身心,瀰漫了他的精神,讓他在這種愁思中難以自拔。

  因為久別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懷,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鄉變容色。”鄉愁之苦,可謂是一至於斯。排解愁思的辦法之一,是“月下調鳴琴”,即在鄉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絃,歌之詠之。

  但是,從下句“相思此何極”來看,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這個感嘆。

  這首詩幾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這既是初盛唐之際的唐詩風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風格,或者說,是由他開創的一種詩風。

參考資料:

1、蘇愛風.王勃詩歌藝術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7

創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組明確標明思友的詩歌,當作於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這年晚秋,王勃從梓州來遊成都,這三首詩即作於深秋淹留蜀中時。本詩即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2、張培培.王勃詩歌研究.山西師範大學,2013

詩人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