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和周世釗同志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毛澤東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寫景 抒懷 樂觀

譯文

譯文
短暫遊覽了碧波盪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巒層疊的嶽麓山,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遠遠看到橘子洲上樹木搖動,長江上捲起陣陣波浪;雨從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撲來。
老友相會,舉杯暢飲,談笑之間,更覺友情依舊;世界上有些人為一己私利,就如雞蟲一般爭鬥不已,實在可悲。
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嘆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嶽麓山的赫曦臺了嗎?

註釋
春江:指春天漲水的湘江。暫徘徊:即短暫流連。暫,指暢遊湘江的時間短暫。
層峰:山峰層疊,這裡指的是嶽麓山山峰。
綠洲:指橘子洲,在長沙的湘江中間的一塊陸地。
上山來:指山的頂峰。
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
雞蟲:指某個大國(應該是指蘇聯)領導層內部的權力鬥爭。
韶(sháo)華:美好的年華,指人的青年時代。
卅(sà)年:即三十年。毛澤東曾於1925年遊歷嶽麓山,到此次重遊舊地,恰是三十年。
赫曦(xī)臺:在嶽麓山的嶽麓書院。南宋朱熹稱嶽麓山頂為赫曦,後因此山上的臺為赫曦臺。清代因山上臺毀,將原“赫曦臺”匾額懸掛於嶽麓書院“前臺”,由此前臺更名為“赫曦臺”。赫曦,光明盛大的樣子。

參考資料:

1、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賞析

  首聯:“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此處“春江”的“春”,非常美麗,生機盎然。詩人喜游泳,故地重遊,能躍入湘江,再顯當年的豪情,再享歡樂,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個“又”字,上接遊湘江,下連登嶽麓,還含“久別嶽麓今又來”之意。而一個“踏”字,則使詩人藐視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望眼開”指詩人登上重重疊疊的嶽麓山,登高遠望,俯覽湘江從衡嶽而來,直奔洞庭而去的壯觀,眼界開闊,心曠神怡。

  頷聯承接上面的意思而來:“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遠遠看到湘江中綠樹籠罩的橘子洲上樹木擺動,長江上捲起陣陣銀浪;一會兒,飄起雲團,漫延山頂,灑下細雨。視野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句同三年後詩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說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一樣,並非純粹寫景,更重要的是象徵了當時國內的形勢。只是後者已帶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寫的《登廬山》中“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也同樣是表現大好形勢,但用雲煙之類,意象較虛,給讀者的感覺也是空中樓閣似有似無。可見,詩是思想與情緒的反映,信非虛言,當時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潛意識中的東西,有時連作者自己也感覺不到。總而言之,《和周世釗同志》這首詩中的景色描寫真正是既反映了當時國家的繁榮氣象,也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頸聯是由景而及人。舊地重遊,必然會想到一些人事。詩人同家鄉的耆舊及老同學、老朋友相聚,覺得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這裡的“可哀”,是說他們在域外混得<s>九-九-藏-書-網</s>並不滿意,然而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從“雞蟲”二字中可以感到詩人對這些人的鄙視。解說此詩者或以為這句詩指“國際間的某些事件像雞蟲得失一樣渺小,人們為這些小事而鉤心鬥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國際間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談笑”而來,而且“域外”是相對於“國內而言”,同“國際”的意思並不一致。所以,這一句應是指早年相識後來成為革命對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歷史上有名的人,然大體應屬於張國燾、王明、蕭瑜一類。上句之“人依舊”指當時在一起的故舊,“域外雞蟲”則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這兩句中包含了很多的歷史事實,很長的歷史過程,也包含中國革命中陣營對立和路線分歧方面複雜鬥爭的種種回憶。但詩人這裡表現出的是輕鬆、愉快,是勝利者的豪情。

  尾聯:“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風華正茂、正當同學少年,“莫嘆”二字,體現詩人樂觀、高昂的情緒,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有異曲同工之妙。“韶華易逝”是自然發展規律,也是詩人樂觀主義精神的表現。“仍到”,與前“這種樂觀高昂、奮鬥不息的精神,與前面描繪的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渾然一體。

  此詩上半首寫景,格調明快,用“春江”、“綠洲”、“臂野”等描繪了詩人久別的故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寫情,平易、親切,感情真摯。情隨景至,情景交融,頗具感染力。

參考資料:

1、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創作背景

  1955年,全國掀起了社會主義農村合作化運動。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農村合作社情況。周世釗陪同毛澤東遊覽長沙嶽麓山,寫了一首《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隨信件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信件後於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這首和周世釗的七律詩。   

參考資料:
1、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2、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12月1日

賞析

  首聯:“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此處“春江”的“春”,非常美麗,生機盎然。詩人喜游泳,故地重遊,能躍入湘江,再顯當年的豪情,再享歡樂,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個“又”字,上接遊湘江,下連登嶽麓,還含“久別嶽麓今又來”之意。而一個“踏”字,則使詩人藐視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望眼開”指詩人登上重重疊疊的嶽麓山,登高遠望,俯覽湘江從衡嶽而來,直奔洞庭而去的壯觀,眼界開闊,心曠神怡。

  頷聯承接上面的意思而來:“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遠遠看到湘江中綠樹籠罩的橘子洲上樹木擺動,長江上捲起陣陣銀浪;一會兒,飄起雲團,漫延山頂,灑下細雨。視野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句同三年後詩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說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一樣,並非純粹寫景,更重要的是象徵了當時國內的形勢。只是後者已帶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寫的《登廬山》中“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也同樣是表現大好形勢,但用雲煙之類,意象較虛,給讀者的感覺也是空中樓閣似有似無。可見,詩是思想與情緒的反映,信非虛言,當時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潛意識中的東西,有時連作者自己也感覺不到。總而言之,《和周世釗同志》這首詩中的景色描寫真正是既反映了當時國家的繁榮氣象,也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頸聯是由景而及人。舊地重遊,必然會想到一些人事。詩人同家鄉的耆舊及老同學、老朋友相聚,覺得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這裡的“可哀”,是說他們在域外混得<s>九-九-藏-書-網</s>並不滿意,然而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從“雞蟲”二字中可以感到詩人對這些人的鄙視。解說此詩者或以為這句詩指“國際間的某些事件像雞蟲得失一樣渺小,人們為這些小事而鉤心鬥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國際間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談笑”而來,而且“域外”是相對於“國內而言”,同“國際”的意思並不一致。所以,這一句應是指早年相識後來成為革命對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歷史上有名的人,然大體應屬於張國燾、王明、蕭瑜一類。上句之“人依舊”指當時在一起的故舊,“域外雞蟲”則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這兩句中包含了很多的歷史事實,很長的歷史過程,也包含中國革命中陣營對立和路線分歧方面複雜鬥爭的種種回憶。但詩人這裡表現出的是輕鬆、愉快,是勝利者的豪情。

  尾聯:“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風華正茂、正當同學少年,“莫嘆”二字,體現詩人樂觀、高昂的情緒,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有異曲同工之妙。“韶華易逝”是自然發展規律,也是詩人樂觀主義精神的表現。“仍到”,與前“這種樂觀高昂、奮鬥不息的精神,與前面描繪的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渾然一體。

  此詩上半首寫景,格調明快,用“春江”、“綠洲”、“臂野”等描繪了詩人久別的故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寫情,平易、親切,感情真摯。情隨景至,情景交融,頗具感染力。

參考資料:

1、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創作背景

  1955年,全國掀起了社會主義農村合作化運動。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農村合作社情況。周世釗陪同毛澤東遊覽長沙嶽麓山,寫了一首《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隨信件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信件後於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這首和周世釗的七律詩。   

參考資料:
1、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2、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12月1日

賞析

  首聯:“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此處“春江”的“春”,非常美麗,生機盎然。詩人喜游泳,故地重遊,能躍入湘江,再顯當年的豪情,再享歡樂,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個“又”字,上接遊湘江,下連登嶽麓,還含“久別嶽麓今又來”之意。而一個“踏”字,則使詩人藐視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望眼開”指詩人登上重重疊疊的嶽麓山,登高遠望,俯覽湘江從衡嶽而來,直奔洞庭而去的壯觀,眼界開闊,心曠神怡。

  頷聯承接上面的意思而來:“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遠遠看到湘江中綠樹籠罩的橘子洲上樹木擺動,長江上捲起陣陣銀浪;一會兒,飄起雲團,漫延山頂,灑下細雨。視野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句同三年後詩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說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一樣,並非純粹寫景,更重要的是象徵了當時國內的形勢。只是後者已帶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寫的《登廬山》中“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也同樣是表現大好形勢,但用雲煙之類,意象較虛,給讀者的感覺也是空中樓閣似有似無。可見,詩是思想與情緒的反映,信非虛言,當時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潛意識中的東西,有時連作者自己也感覺不到。總而言之,《和周世釗同志》這首詩中的景色描寫真正是既反映了當時國家的繁榮氣象,也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頸聯是由景而及人。舊地重遊,必然會想到一些人事。詩人同家鄉的耆舊及老同學、老朋友相聚,覺得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這裡的“可哀”,是說他們在域外混得<s>九-九-藏-書-網</s>並不滿意,然而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從“雞蟲”二字中可以感到詩人對這些人的鄙視。解說此詩者或以為這句詩指“國際間的某些事件像雞蟲得失一樣渺小,人們為這些小事而鉤心鬥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國際間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談笑”而來,而且“域外”是相對於“國內而言”,同“國際”的意思並不一致。所以,這一句應是指早年相識後來成為革命對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歷史上有名的人,然大體應屬於張國燾、王明、蕭瑜一類。上句之“人依舊”指當時在一起的故舊,“域外雞蟲”則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這兩句中包含了很多的歷史事實,很長的歷史過程,也包含中國革命中陣營對立和路線分歧方面複雜鬥爭的種種回憶。但詩人這裡表現出的是輕鬆、愉快,是勝利者的豪情。

  尾聯:“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風華正茂、正當同學少年,“莫嘆”二字,體現詩人樂觀、高昂的情緒,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有異曲同工之妙。“韶華易逝”是自然發展規律,也是詩人樂觀主義精神的表現。“仍到”,與前“這種樂觀高昂、奮鬥不息的精神,與前面描繪的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渾然一體。

  此詩上半首寫景,格調明快,用“春江”、“綠洲”、“臂野”等描繪了詩人久別的故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寫情,平易、親切,感情真摯。情隨景至,情景交融,頗具感染力。

參考資料:

1、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創作背景

  1955年,全國掀起了社會主義農村合作化運動。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農村合作社情況。周世釗陪同毛澤東遊覽長沙嶽麓山,寫了一首《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隨信件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信件後於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這首和周世釗的七律詩。   

參考資料:
1、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賞:中華書局,2013.4:183-185

2、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12月1日

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