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原文賞析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譯文
譯文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參天,江水湧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
手攜一壺流霞酒,採取這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細細欣賞。
這裡地處偏僻,怪石嶙峋,松樹古遠,微風吹來,響起松濤聲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
酒杯中倒映著我歡樂容顏,獨自一個人喝酒,自得其樂。
望著山月獨自起舞高歌,任帽兒被舞風吹落,卻不知道讓我懷念的朋友都在哪裡。
註釋
九日:農曆九月九日,俗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所以這天又叫重陽節。
雲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採取菊花。
寒榮: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指菊花。
觴(shāng):古時的酒杯。
落帽:典出《晉書》,據載:大司馬桓溫曾和他的參軍孟嘉登高於龍山,孟嘉醉後,風吹落帽,自己卻沒有發覺,此舉在講究風度的魏晉時期,有傷大雅,孫盛作文嘲笑,孟嘉即興作答:“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文辭優美,語驚四座。後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瀟灑之態。
空:徒然。
友生:朋友。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公元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節日中,詩人一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於是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詩。
一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一碧如洗,朵朵白雲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一片,時而像一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湧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裡,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泛寒榮”,一方面表現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還自傾”三字表現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2、李月輝.名畫唐詩佳句欣賞: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01月:第791頁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公元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節日中,詩人一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於是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詩。
一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一碧如洗,朵朵白雲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一片,時而像一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湧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裡,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泛寒榮”,一方面表現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還自傾”三字表現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2、李月輝.名畫唐詩佳句欣賞: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01月:第791頁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公元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節日中,詩人一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於是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詩。
一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一碧如洗,朵朵白雲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一片,時而像一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湧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裡,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泛寒榮”,一方面表現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還自傾”三字表現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參考資料:
1、邵愈強,王友乾.中國節令詩歌選:學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頁 2、李月輝.名畫唐詩佳句欣賞: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01月:第791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