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唐詩三百首 神話 諷刺 思念

譯文

譯文
瑤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戶向東敞開,只聽見《黃竹歌》聲震動大地人心悲哀。
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萬裡的駿馬,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註釋
瑤池阿母:《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黃竹歌聲:《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裡。《列子》、《穆天子傳》等記載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遊天下。
此詩諷刺求仙之虛妄。首句寫西王母倚窗佇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黃竹歌聲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則寫西王母因穆王不來而心生疑問。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氣寫出,句句對比,以見長生之虛妄,求仙之荒誕。《李義山詩集箋註》引程夢星曰:“此追嘆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遊獵,又寵王才人。此詩熔鑄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辭最巧。”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33 2、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6:181-182 3、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80-81 4、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0-221

簡析

  《穆天子傳》載: 周穆王西遊至崑崙山,遇西王母,宴穆王於瑤池。臨 別,西王母作歌: “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 三年後重來。又載穆王南遊,遇大風雪,百姓受凍,曾作《黃竹之歌》 以哀 民。並傳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3萬里。晚唐好幾個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藥,妄求長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本篇糅合上述傳說加以生髮,虛構出神仙西王母等候穆王重來而不見的場景,以諷刺皇帝求仙之虛妄。

  這首詩就是根據西王母與周穆王相約見面的傳說來構思的。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復來”、穆王也許諾復來這一點,虛構了一個西王母盼望穆王歸來的情節:西王母推開雕鏤彩飾的窗戶,眺望東方,卻不見穆王的蹤跡,只聽見《黃竹歌》聲哀動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綺麗風光,次句是人間的悽楚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個對比兼含著兩層意思:一是隱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聲徒留人間,仙境雖美,怎奈無緣得去,暗含著對求仙的諷刺;一是用《黃竹歌》詩意,暗示人民在挨餓受凍,而統治者卻在追求長生不死,希圖永遠享受,寄寓著對統治者求仙的斥責。

  詩的末兩句是寫西王母不見穆王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穆王所乘的八駿飛馳神速,一天能行三萬裡,如果要來,易如反掌,可是他為什麼還沒有如約前來呢?西王母盛情邀請穆王重來,穆王曾許諾重來,而且來也方便,乘上八駿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卻終究沒有來,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卻仍在開窗眺望殷切守候。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這個希望終於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於一死,則人間那些所謂長生不老之術,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虛妄而其虛妄自見。

  從來諷刺求仙,多從神仙不可遇著眼。這首詩卻透過一層,從即遇神仙 亦復何益這一點來構思立意。穆王遇仙,瑤池歡宴,按說可享長生之福了, 卻終不免一死;不但如此,連神仙自己對“穆王何事不重來”竟也茫然無 知。如此神仙,如此求仙,豈非徹底虛妄!

  紀昀評此詩說:“盡言盡意矣,而以詰問之詞吞吐出之,故盡而未盡”(《李義山詩集輯評》)。正是由於末兩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詩於明白酣暢中又具含蓄蘊藉之致,讀之覺餘味無窮。葉燮稱“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可空百代”(《原詩》)。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6:181-182 2、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80-81 3、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0-221 4、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簡析

  《穆天子傳》載: 周穆王西遊至崑崙山,遇西王母,宴穆王於瑤池。臨 別,西王母作歌: “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 三年後重來。又載穆王南遊,遇大風雪,百姓受凍,曾作《黃竹之歌》 以哀 民。並傳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3萬里。晚唐好幾個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藥,妄求長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本篇糅合上述傳說加以生髮,虛構出神仙西王母等候穆王重來而不見的場景,以諷刺皇帝求仙之虛妄。

  這首詩就是根據西王母與周穆王相約見面的傳說來構思的。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復來”、穆王也許諾復來這一點,虛構了一個西王母盼望穆王歸來的情節:西王母推開雕鏤彩飾的窗戶,眺望東方,卻不見穆王的蹤跡,只聽見《黃竹歌》聲哀動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綺麗風光,次句是人間的悽楚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個對比兼含著兩層意思:一是隱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聲徒留人間,仙境雖美,怎奈無緣得去,暗含著對求仙的諷刺;一是用《黃竹歌》詩意,暗示人民在挨餓受凍,而統治者卻在追求長生不死,希圖永遠享受,寄寓著對統治者求仙的斥責。

  詩的末兩句是寫西王母不見穆王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穆王所乘的八駿飛馳神速,一天能行三萬裡,如果要來,易如反掌,可是他為什麼還沒有如約前來呢?西王母盛情邀請穆王重來,穆王曾許諾重來,而且來也方便,乘上八駿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卻終究沒有來,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卻仍在開窗眺望殷切守候。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這個希望終於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於一死,則人間那些所謂長生不老之術,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虛妄而其虛妄自見。

  從來諷刺求仙,多從神仙不可遇著眼。這首詩卻透過一層,從即遇神仙 亦復何益這一點來構思立意。穆王遇仙,瑤池歡宴,按說可享長生之福了, 卻終不免一死;不但如此,連神仙自己對“穆王何事不重來”竟也茫然無 知。如此神仙,如此求仙,豈非徹底虛妄!

  紀昀評此詩說:“盡言盡意矣,而以詰問之詞吞吐出之,故盡而未盡”(《李義山詩集輯評》)。正是由於末兩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詩於明白酣暢中又具含蓄蘊藉之致,讀之覺餘味無窮。葉燮稱“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可空百代”(《原詩》)。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6:181-182 2、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80-81 3、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0-221 4、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