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抒情感激

譯文

譯文
得您恩遇未曾有些許報答,只能空拿著筆硯接受您的虎略龍韜。
自從您傳授了我為文的方法後,王祥得到佩刀也不能讓我慕羨。

註釋
謝書:為表達謝意的書信。
微意:指自己報效恩師令狐楚之意。一毫:比喻極小或很少。
龍韜:古代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軍機大事。六韜指文韜、武韜、虎韜、豹韜、龍韜和犬韜。
傳衣:謂傳授師法或繼承師業。佛教禪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缽相傳,作為傳授佛法的信證,六祖以後不再傳。此指令狐楚祕授章奏之法。
王祥佩刀:王祥是東漢末年琅邪臨沂人,事繼母朱夫人,以孝著稱,隱居十年。魏徐州刺史呂虔召為別駕。呂虔有佩刀,工匠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佩此刀。虔以刀贈王祥,祥以大功封萬歲亭侯,遷太尉。入晉,拜太保。佩刀,佩在腰間的刀。古代男子服飾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參考資料:

1、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武漢:崇文書局,2015:24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令狐楚親自指教李商隱和令狐綯一起學今體文,李商隱感激不已。《謝書》可能是李商隱落第之後再受令狐楚太原幕府之聘時為表達謝意而創作的一首詩。   

參考資料:
1、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武漢:崇文書局,2015:24

賞析

  這是李商隱以詩的形式寫給令狐楚的書信。此詩前兩句是說詩人幸得令狐楚的看中傳授知識卻未曾有一絲一毫的報答。此時詩人任巡官,當亦兼文字之役。因是節鎮,而有“奉龍韜”之喻。這句深執謙謙,自稱不德。令狐楚對詩人實有再造之恩,多年的關愛,資助他隨計應試,無微不至。自恃文才又頗有些傲氣的詩人,面對博學位高的老師自稱“空攜筆硯奉龍韜”,並非客套,而是心悅誠服。詩的後兩句借五祖傳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傳,心存感激,勝過王祥之得呂虔佩刀。前面的深執謙謙同後面的高自期許看似相矛盾,而對於他們師徒來說卻是矛盾的統一。因為前面的謙虛是對博學位高恩師的大恩而言,後面的自信是表示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詩人敢於在短短四句裡將兩種矛盾對立的思想統一於一篇之中,不只是詩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師栽培的特殊緣由的。

  此詩主要表達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並從側面反映出詩人的躊躇滿志。全詩語言精練而意蘊悠長。

參考資料:

1、周建國 編選.李商隱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12-213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令狐楚親自指教李商隱和令狐綯一起學今體文,李商隱感激不已。《謝書》可能是李商隱落第之後再受令狐楚太原幕府之聘時為表達謝意而創作的一首詩。   

參考資料:
1、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武漢:崇文書局,2015:24

賞析

  這是李商隱以詩的形式寫給令狐楚的書信。此詩前兩句是說詩人幸得令狐楚的看中傳授知識卻未曾有一絲一毫的報答。此時詩人任巡官,當亦兼文字之役。因是節鎮,而有“奉龍韜”之喻。這句深執謙謙,自稱不德。令狐楚對詩人實有再造之恩,多年的關愛,資助他隨計應試,無微不至。自恃文才又頗有些傲氣的詩人,面對博學位高的老師自稱“空攜筆硯奉龍韜”,並非客套,而是心悅誠服。詩的後兩句借五祖傳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傳,心存感激,勝過王祥之得呂虔佩刀。前面的深執謙謙同後面的高自期許看似相矛盾,而對於他們師徒來說卻是矛盾的統一。因為前面的謙虛是對博學位高恩師的大恩而言,後面的自信是表示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詩人敢於在短短四句裡將兩種矛盾對立的思想統一於一篇之中,不只是詩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師栽培的特殊緣由的。

  此詩主要表達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並從側面反映出詩人的躊躇滿志。全詩語言精練而意蘊悠長。

參考資料:

1、周建國 編選.李商隱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12-213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