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辭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只在殿西頭。

宮怨

譯文

譯文
君王的恩寵就跟流水一樣不停地東流,使得宮女得寵的時候擔心恩寵轉移,失寵的時候又憂愁。
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涼風不遠,你不久也會像花兒那樣被風吹落的。

註釋
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澤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
憂移:害怕轉移,這裡指害怕君王的恩寵轉移到別人身上。
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漢樂府的《橫吹曲》中的笛曲名。
涼風: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聯絡起來,暗示女子色衰被棄的可悲前景。

參考資料:
1、張華鬆 .《李商隱詩集》 .濟南市 :濟南出版社 ,2007 :81-82 .

2、胡光舟,周滿江等 .《古詩類編》 .南寧市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0.07 :576-577 .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晚唐時期,具體年份已不可究。晚唐時期的官場上,朋黨傾軋的風氣極濃,迭相消長進退,今日的得寵者不久後便變為失寵者。作者這首詩,該是由此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李翰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鑑賞

  這是一首宮怨詩,旨在議論嬪妃宮女的地位和命運,表明妃嬪宮女縱得寵一時,但最終下場和失寵者並無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黨之輩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開頭一句“君恩如水向東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寵,構思極巧妙。流水,則流動不定。君王的恩寵既如流水流動不定,宮女之得寵失寵也隨之變化不定。今日君恩流來,明日又會流去,宮女今日得寵,明日又會失寵。一旦失寵,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無論失寵得寵,等待她們的未來都是不幸。這就逼出了第二句詩句“得寵憂移失寵愁”,此句直接點出宮女的憂愁心情:得寵時候害怕君王感情變化,恩寵轉換,而失寵時又愁腸欲斷,悲苦難言。所以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宮女妃嬪都得惶惶不可終日,清晰地刻畫出宮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疊用“寵”字,正說明君王的恩寵對宮女的關係重要。因為宮女的命運,完全操在君王手裡。

  後兩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寵者的口吻警告得寵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飲作樂。此處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擬班婕妤詠扇》的典故,語含雙關,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涼風吹落,“涼風只在殿西頭”,涼風不遠,最終下場都是一樣的,藉此典故來抒發己見,警告得寵者,君王之恩寵都是難以維持的。

  整體看來,這首詩通篇都用了議論。由於比喻、雙關運用得極其巧妙,詩人描寫的時候在議論中含著形象,所以令人讀來意味深長,比起明白直說更顯得含蘊有味。紀曉嵐稱此詩“怨誹之極而不失優柔唱嘆之妙”(《李義山詩集輯評》),正是道出了此詩含蓄的特點。

  李商隱的詩就是這樣,理解它的典故寓託,能披文攬勝,不理解同樣也能領略了其詩的文辭意境之美。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9頁 2、劉學鍇,李翰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晚唐時期,具體年份已不可究。晚唐時期的官場上,朋黨傾軋的風氣極濃,迭相消長進退,今日的得寵者不久後便變為失寵者。作者這首詩,該是由此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李翰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鑑賞

  這是一首宮怨詩,旨在議論嬪妃宮女的地位和命運,表明妃嬪宮女縱得寵一時,但最終下場和失寵者並無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黨之輩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開頭一句“君恩如水向東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寵,構思極巧妙。流水,則流動不定。君王的恩寵既如流水流動不定,宮女之得寵失寵也隨之變化不定。今日君恩流來,明日又會流去,宮女今日得寵,明日又會失寵。一旦失寵,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無論失寵得寵,等待她們的未來都是不幸。這就逼出了第二句詩句“得寵憂移失寵愁”,此句直接點出宮女的憂愁心情:得寵時候害怕君王感情變化,恩寵轉換,而失寵時又愁腸欲斷,悲苦難言。所以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宮女妃嬪都得惶惶不可終日,清晰地刻畫出宮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疊用“寵”字,正說明君王的恩寵對宮女的關係重要。因為宮女的命運,完全操在君王手裡。

  後兩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寵者的口吻警告得寵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飲作樂。此處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擬班婕妤詠扇》的典故,語含雙關,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涼風吹落,“涼風只在殿西頭”,涼風不遠,最終下場都是一樣的,藉此典故來抒發己見,警告得寵者,君王之恩寵都是難以維持的。

  整體看來,這首詩通篇都用了議論。由於比喻、雙關運用得極其巧妙,詩人描寫的時候在議論中含著形象,所以令人讀來意味深長,比起明白直說更顯得含蘊有味。紀曉嵐稱此詩“怨誹之極而不失優柔唱嘆之妙”(《李義山詩集輯評》),正是道出了此詩含蓄的特點。

  李商隱的詩就是這樣,理解它的典故寓託,能披文攬勝,不理解同樣也能領略了其詩的文辭意境之美。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9頁 2、劉學鍇,李翰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