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脣·閨思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草 一作:芳)

宋詞精選 閨怨 傷春 愁情

譯文

譯文
暮春時節,深閨裡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湧來,一寸柔腸便有千縷愁絲。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淅淅瀝瀝的雨聲催著落紅,也催著春天歸去的腳步。
倚遍欄杆,縱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無情緒。所思念的人在哪裡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

註釋
點絳脣:詞牌名。
“寂寞”二句:此係對韋莊調寄《應天長》二詞中有關語句的隱括和新變。
人何處:所思念的人在哪裡?此處的“人”,當與《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滿庭芳·小閣藏春》的“無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趙明誠。
“連天”二句:化用《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達亟待良人歸來之望。

參考資料:

1、陳祖美 .李清照作品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92 :71-75 .

創作背景

  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大約作於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年)期間。當時趙明誠或有外任,李清照獨居青州。

  

參考資料:
1、陳祖美 .李清照作品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92 :252 .

賞析二

  這首詞的基本內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閨”,寫一個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後院的閨房裡,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腸一寸愁千縷”,寫青年女子的愁狀,一寸柔腸便有千縷愁絲,那麼整個人呢?可見她的寂寞和憂愁該有多麼厲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寫青年女子憂愁的環境:給人帶來希望並讓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著春花凋落的雨。這一切,能不讓人愁上加愁嗎?這是上片的內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還是寫青年女子的愁狀。待在閨房裡是“寸腸千縷愁”,只好走到閨房外面。但過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隨便走下閨房樓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著欄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麼?正是那“催花雨”讓她想到了“人何處?”想道了離自己而遠去的意中人現在何處?,是否也在淋雨?什麼時候回來?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憂愁的原因;那她望什麼?望外面的風景嗎?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歸來時的情景。望到了嗎?沒有。那望到了什麼?望到了“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是啊!望到的是連到天邊的無際荒草,是望不見歸路——意中人歸來的那條路。這就是青年女子倚欄眺望的淒涼情景、心理狀態和無望結果。

  以上就是這首詞在四十一個字中所表達的基本意思。

  這首詞的結構和寫作藝術手法:

  全詞由寫寂寞之愁,到寫傷春之愁,再寫傷別之愁,更寫盼歸之愁,這樣全面地、層層遞進地表現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斷累積的情狀,是遞進的寫法。一個“雨”字,把上下兩片勾聯在一起;遠處是無際荒草,近處是雨催花落;閨房內是愁腸寸斷,閨房外是滿目淒涼。多麼悽美的意境!詞人在這裡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確已然寫盡、寫透,可謂淋漓盡致!所以明代陸雲龍在《詞菁》中稱道此首詞是“淚盡箇中”,《雲韶集》也盛讚此作“情詞並勝,神韻悠然。”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一

  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全詞情詞並勝,神韻悠然,層層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無限愁情。

  詞人首先寫道:“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閨”指過去年輕女子居住的內室。“柔”有作“愁”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獨處在深院閨房中,心中總是積鬱了千絲萬縷的愁緒。開篇就以抒情筆調切入主題,再現了詞人獨守深閨,孤單寂寞,思念親人,愁情不絕,柔腸寸斷,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狀。“柔腸一寸”就是“愁千縷”,由此可見詞人寂寞愁苦、深情綿長、思念之情無可排遣的程度已經到了極致。

  接著寫道:“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崔花雨”這裡指崔花調落的雨。這是環境描寫,意在烘托主人公憂愁的心境。一個“惜”字表明瞭詞人對“春春去”的情感。接著又是“幾點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覺。原本令人憐惜且最能給人帶來希望的春天卻走了,可是,“屋漏偏於”,這裡,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殘鮮花的暮春雨。可見,詞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著憐惜青春年華的心理。

  接著下片寫傷別,抒寫詞人對丈夫強烈的思念和盼歸之情。

  詞人寫道:“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無情緒”就是心懷抑鬱惆悵,沒有興趣。“獨處深閨”的詞人,心頭總覺是“寂寞”,更是“柔腸一寸愁千縷”。詞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閨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風景,也好排遣心中的憂煩愁思。可是“倚遍欄杆”,極目遠望,終究還是沒有好心緒,真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筠《望江南》)的感受。詞人知道自己的丈夫遠在他鄉,望不見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詞人“倚遍欄干”不但不見丈夫,甚至還不知道“人何處”。

  結尾處,遙問“人何處”,點明憑闌遠望的目的,同時也暗示了“柔腸一寸愁千縷”、“祇是無情緒”的根本原因。這裡,詞人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有問無答的佈局,卻轉筆追隨著女子的視線去描繪那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然而望到盡頭,唯見“連天芳草”,不見良人蹤影。

  這首詞上片寫傷春之情,下片寫傷別之情。傷春、傷別,融為柔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刻畫出一個愛情專注執著、情感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寫出了讓人肝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結尾“望斷”二字寫盡盼歸不能的愁苦,此時感情已積聚至最高峰,全詞達到高潮。

參考資料:

1、侯健、呂智敏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215-1216 .

創作背景

  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大約作於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年)期間。當時趙明誠或有外任,李清照獨居青州。

  

參考資料:
1、陳祖美 .李清照作品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92 :252 .

賞析二

  這首詞的基本內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閨”,寫一個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後院的閨房裡,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腸一寸愁千縷”,寫青年女子的愁狀,一寸柔腸便有千縷愁絲,那麼整個人呢?可見她的寂寞和憂愁該有多麼厲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寫青年女子憂愁的環境:給人帶來希望並讓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著春花凋落的雨。這一切,能不讓人愁上加愁嗎?這是上片的內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還是寫青年女子的愁狀。待在閨房裡是“寸腸千縷愁”,只好走到閨房外面。但過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隨便走下閨房樓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著欄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麼?正是那“催花雨”讓她想到了“人何處?”想道了離自己而遠去的意中人現在何處?,是否也在淋雨?什麼時候回來?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憂愁的原因;那她望什麼?望外面的風景嗎?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歸來時的情景。望到了嗎?沒有。那望到了什麼?望到了“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是啊!望到的是連到天邊的無際荒草,是望不見歸路——意中人歸來的那條路。這就是青年女子倚欄眺望的淒涼情景、心理狀態和無望結果。

  以上就是這首詞在四十一個字中所表達的基本意思。

  這首詞的結構和寫作藝術手法:

  全詞由寫寂寞之愁,到寫傷春之愁,再寫傷別之愁,更寫盼歸之愁,這樣全面地、層層遞進地表現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斷累積的情狀,是遞進的寫法。一個“雨”字,把上下兩片勾聯在一起;遠處是無際荒草,近處是雨催花落;閨房內是愁腸寸斷,閨房外是滿目淒涼。多麼悽美的意境!詞人在這裡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確已然寫盡、寫透,可謂淋漓盡致!所以明代陸雲龍在《詞菁》中稱道此首詞是“淚盡箇中”,《雲韶集》也盛讚此作“情詞並勝,神韻悠然。”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一

  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全詞情詞並勝,神韻悠然,層層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無限愁情。

  詞人首先寫道:“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閨”指過去年輕女子居住的內室。“柔”有作“愁”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獨處在深院閨房中,心中總是積鬱了千絲萬縷的愁緒。開篇就以抒情筆調切入主題,再現了詞人獨守深閨,孤單寂寞,思念親人,愁情不絕,柔腸寸斷,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狀。“柔腸一寸”就是“愁千縷”,由此可見詞人寂寞愁苦、深情綿長、思念之情無可排遣的程度已經到了極致。

  接著寫道:“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崔花雨”這裡指崔花調落的雨。這是環境描寫,意在烘托主人公憂愁的心境。一個“惜”字表明瞭詞人對“春春去”的情感。接著又是“幾點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覺。原本令人憐惜且最能給人帶來希望的春天卻走了,可是,“屋漏偏於”,這裡,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殘鮮花的暮春雨。可見,詞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著憐惜青春年華的心理。

  接著下片寫傷別,抒寫詞人對丈夫強烈的思念和盼歸之情。

  詞人寫道:“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無情緒”就是心懷抑鬱惆悵,沒有興趣。“獨處深閨”的詞人,心頭總覺是“寂寞”,更是“柔腸一寸愁千縷”。詞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閨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風景,也好排遣心中的憂煩愁思。可是“倚遍欄杆”,極目遠望,終究還是沒有好心緒,真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筠《望江南》)的感受。詞人知道自己的丈夫遠在他鄉,望不見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詞人“倚遍欄干”不但不見丈夫,甚至還不知道“人何處”。

  結尾處,遙問“人何處”,點明憑闌遠望的目的,同時也暗示了“柔腸一寸愁千縷”、“祇是無情緒”的根本原因。這裡,詞人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有問無答的佈局,卻轉筆追隨著女子的視線去描繪那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然而望到盡頭,唯見“連天芳草”,不見良人蹤影。

  這首詞上片寫傷春之情,下片寫傷別之情。傷春、傷別,融為柔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刻畫出一個愛情專注執著、情感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寫出了讓人肝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結尾“望斷”二字寫盡盼歸不能的愁苦,此時感情已積聚至最高峰,全詞達到高潮。

參考資料:

1、侯健、呂智敏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215-1216 .

詩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