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春景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詞三百首 宋詞精選 春天 寫景 惜春

譯文

譯文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木蘭花”“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東城:泛指城市之東。
縠(hú)皺波紋:形容波紋細如皺紗。縠皺:即皺紗,有皺褶的紗。棹(zhào):船槳,此指船。
煙:指籠罩在楊柳稍的薄霧。曉寒輕:早晨稍稍有點寒氣。
春意:春天的氣象。鬧:濃盛。
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肯愛:豈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新唐書·庶人祐傳》:“王毋憂,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晚照:夕陽的餘暉。南朝宋武帝《七夕》詩之一:“白日傾晚照,弦月升初光。”。

參考資料:

1、李 華.宋詞三百首詳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7:30 2、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28-229 3、凌楓 等.宋詞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6-47 4、何光順 等.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15:60-61 5、陸林 編注.白話解說——宋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38-39 6、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86

創作背景

  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宋祁和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歷時十餘載終告完成,宋祁因撰書之功遷左丞,進工部尚書。此詞應該是作於宋祁任尚書期間,但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參考資料:
1、凌楓 等.宋詞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6-47

2、何光順 等.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15:60-61

簡評

  早春郊遊,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以“紅杏”表春,詩詞習見。詞人獨得,在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漁卻認為這個字用得無理:“爭鬥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鬥’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實人的視聽感覺,是可以打通的。把無聲的姿態說成有聲的波動,彷彿在視覺裡獲得聽覺的感受。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甚至還可使人聯想到花上蜂蝶飛舞,春鳥和鳴,從而感受到春天帶來的活潑生機。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上片從遊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豔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

  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遊春時的心緒。結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遊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遊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裡,詞人對於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躍然紙上。

  這首詞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豔,將執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本詞歌詠春天,洋溢著珍惜青春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上闕寫初春的風景。起句“東城漸覺風光好”,以敘述的語氣緩緩寫來,表面上似不經意,但“好”字已壓抑不住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風光好”的具體發揮與形象寫照。首先是“縠皺波紋迎客棹”,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條條漾動著水的波紋,彷彿是在向客人招手錶示歡迎。然後又要人們隨著他去觀賞“綠楊”,“綠楊”句點出“客棹”來臨的時光與特色。“曉寒輕”寫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頭的情意。“波紋”、“綠楊”都象徵著春天。但是,更能象徵春天的卻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後一句終於詠出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絕唱。如果說這一句是畫面上的點睛之筆,還不如說是詞人心中綻開的感情花朵。“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下闕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一步的烘托。“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二句,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詞人身居要職,官務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裡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於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願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向花間留晚照”的強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47-449

創作背景

  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宋祁和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歷時十餘載終告完成,宋祁因撰書之功遷左丞,進工部尚書。此詞應該是作於宋祁任尚書期間,但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參考資料:
1、凌楓 等.宋詞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6-47

2、何光順 等.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15:60-61

簡評

  早春郊遊,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以“紅杏”表春,詩詞習見。詞人獨得,在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漁卻認為這個字用得無理:“爭鬥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鬥’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實人的視聽感覺,是可以打通的。把無聲的姿態說成有聲的波動,彷彿在視覺裡獲得聽覺的感受。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甚至還可使人聯想到花上蜂蝶飛舞,春鳥和鳴,從而感受到春天帶來的活潑生機。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上片從遊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豔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

  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遊春時的心緒。結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遊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遊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裡,詞人對於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躍然紙上。

  這首詞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豔,將執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本詞歌詠春天,洋溢著珍惜青春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上闕寫初春的風景。起句“東城漸覺風光好”,以敘述的語氣緩緩寫來,表面上似不經意,但“好”字已壓抑不住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風光好”的具體發揮與形象寫照。首先是“縠皺波紋迎客棹”,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條條漾動著水的波紋,彷彿是在向客人招手錶示歡迎。然後又要人們隨著他去觀賞“綠楊”,“綠楊”句點出“客棹”來臨的時光與特色。“曉寒輕”寫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頭的情意。“波紋”、“綠楊”都象徵著春天。但是,更能象徵春天的卻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後一句終於詠出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絕唱。如果說這一句是畫面上的點睛之筆,還不如說是詞人心中綻開的感情花朵。“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下闕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一步的烘托。“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二句,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詞人身居要職,官務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裡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於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願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向花間留晚照”的強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47-449

詩人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