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小學古詩 節日 七夕

譯文

譯文
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註釋
乞巧節:古代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舊時風俗,婦女們於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穿針,向織女學巧,謂乞巧。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幾萬條:比喻多。

參考資料:
1、毓明笠,劉卓娟主編,中學生古典詩詞賞讀金典,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11,第212頁

2、劉聲鍔,苗林,李農等主編,精選古詩詞解讀 含中小學生必背的全部古詩詞,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07,第144頁

詩人林傑
      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