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曲原文賞析
博山炯炯吐香霧,紅燭引至更衣處。
夜如何其夜漫漫,鄰雞未鳴寒雁度。
庭前雪壓鬆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
滿堂醉客爭笑語,嘈囋琵琶青幕中。
夜如何其夜漫漫,鄰雞未鳴寒雁度。
庭前雪壓鬆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
滿堂醉客爭笑語,嘈囋琵琶青幕中。
譯文
譯文
博山爐飄出陣陣香霧,子夫秉紅燭引武帝至尚衣軒。長夜漫漫,天還未明,寒雁已過。庭前雪花紛紛,鬆桂冒雪,與廊下的燈籠交相輝映。堂上賓客們還在飲酒作樂,簾幕中樂聲擾擾。
註釋
博山:即博山爐,又叫博山香薰,漢晉時期常見的焚香器具。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紗籠:紗質的燈籠。
嘈:即喧鬧,嘈雜。
簡析
這首樂府以漢平陽公主家歌者衛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於元朔元年被立為皇后事為題材而作。《漢武帝故事》曰:“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初,上行幸平陽公主家,主置酒作樂。子夫為主謳者,善歌,能造麴,每歌挑上。上意動,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頭解,上見其美髮悅之。主遂納子夫於宮。”
參考資料:
詩人劉禹錫
-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