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天 寫雪 寫景

譯文

譯文
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二月初時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註釋
新年:指農曆正月初一。
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剛剛。
驚:新奇,驚訝。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參考資料:
1、金麗君 .精編古詩講解新典 .濟南市 :明天出版社 ,1987年 :192頁 .

2、 王志武 .唐宋詩初讀 拼音 註釋 英譯 .北京市 :北京市語言文學大學出版社 ,2000年 :93頁 .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815年(元和十年),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於到過嶺南的韓愈來說,北方的春天來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張海鷗 .唐名家詩導讀 .廣州市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22頁 .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獨具風采。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參考資料:

1、代漢林 .律詩絕句精品鑑賞 .烏魯木齊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1頁 .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815年(元和十年),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於到過嶺南的韓愈來說,北方的春天來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張海鷗 .唐名家詩導讀 .廣州市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22頁 .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獨具風采。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參考資料:

1、代漢林 .律詩絕句精品鑑賞 .烏魯木齊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1頁 .

詩人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