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春景原文賞析
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譯文
譯文
美夢就怕被愁苦驚醒,春光從沉醉中悄悄來到。愁苦的心情向誰訴說?正是清明時節黃鶯唱著催春速歸的歌。
柳村上白絮漾漾,欄杆邊青苔繁茂。簾間多情的燕子飛來飛去,依舊滿身花雨回到舊日的窩巢。
註釋
南柯子: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南歌子”,雙調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些子:唐宋俗語,少許,一點點。
1、郭彥全.歷代詞今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167
2、喻朝剛.宋詞觀止: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601-602
3、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185-1186
賞析
此詞借寫景以抒春愁,詞之上片寫離情相思,下片寫久別盼歸。
“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裡回。”以對句起,點出“愁”字,開門見山,直抒愁懷。“夢”和“醉”二字,則說明這位愁人藉以消愁解悶、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夢醒愁也醒,於是“終日昏昏醉夢間”,企圖以此逃避愁悶的襲來;然而春天卻從沉醉中悄悄地回來了。面對陽春煙景,他卻發出酸楚的自問:“淒涼懷抱向誰開?”他感到滿懷的淒涼況味,一時既訴說不盡,更找不到可以訴說的人。杜甫《奉待嚴大夫》詩:“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雖然所指不同,但可以對之傾訴懷抱的人,一定是瞭解自己、關心自己的人。淒涼懷抱,無可告語,可見知心人不在身邊,因而感到格外孤寂難堪。這一句暗示愁悶難解的原因在於懷人,則夢斷酒醒的惆悵也自然可以理解了。這三句已定下全詞的抒情基調,於是在詞人眼中所見的“春景”,無不染上這種“淒涼”的色調。“些子清明時候被鶯催。”清明前後,正是春光大好,踏青遊春之時,詞人卻意興蕭索,無心賞玩春光。“些子清明時候”,在詞人的感覺上,清明前後這春光的黃金季節,竟是如此短暫,匆匆即過。少許春光,並不曾給愁人帶來絲毫歡樂;相反,在他聽來,枝頭的百囀黃鶯,不是在為春天歡唱,卻是唱著催春速去的輓歌。這兩句把鶯花三月,化作短暫的心理時間,染上淒涼的感情色彩;春天從醉夢裡悄悄而來,又在鶯聲中匆匆而去,外在的春景如夢幻泡影。春去春來,愁情依舊。
如果說上片是詞人直抒胸臆的痛苦告語,下片則推出了一組令人黯然銷魂的景物鏡頭。詞人隱身在景物之後,讓這些無言的鏡頭說出他的心聲。“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柳絮紛飛,意味著春將歸去,很自然地令人想到上片結處“被鶯催”的那個“催”字,意脈的過渡毫不著力。欄杆邊的苔痕,則說明長久無人憑欄眺景了。春天對於愁人來說,似乎是可有可無的。然而有一件東西卻深深地觸動了詞人:“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多情”二字,含著熱淚脫口撥出,有如見故人之感。燕子還記得當年簾幕中的歡樂情景,當它再度飛來時,卻感到境地淒涼。氣氛頓異,不禁遲疑起來。“獨徘徊”三字,就傳神地寫出燕子歸來的神態。“依舊”二字,則喚起對於當年燕子來時的回憶,同時也會很自然地觸發這樣的感慨:當年棲巢的燕子又歸來了,當年歡聚的人兒呢?作者雖未曾點破,但整首詞的著眼點卻正在於此。作者巧妙地把要說的這句話,誘使讀者替他說出來。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尋味,也正在於此。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185-1186創作背景
田為,北宋政和(1111—1118)末任職於大晟府。當時周邦彥為大晟府提舉官,田為為其僚屬。以周為首的大晟詞人,通過整理、創制新舊詞調和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詞的法度和形式作了更多的規範,開了追求格嚴律謹的先河。
參考資料:
1、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312
賞析
此詞借寫景以抒春愁,詞之上片寫離情相思,下片寫久別盼歸。
“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裡回。”以對句起,點出“愁”字,開門見山,直抒愁懷。“夢”和“醉”二字,則說明這位愁人藉以消愁解悶、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夢醒愁也醒,於是“終日昏昏醉夢間”,企圖以此逃避愁悶的襲來;然而春天卻從沉醉中悄悄地回來了。面對陽春煙景,他卻發出酸楚的自問:“淒涼懷抱向誰開?”他感到滿懷的淒涼況味,一時既訴說不盡,更找不到可以訴說的人。杜甫《奉待嚴大夫》詩:“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雖然所指不同,但可以對之傾訴懷抱的人,一定是瞭解自己、關心自己的人。淒涼懷抱,無可告語,可見知心人不在身邊,因而感到格外孤寂難堪。這一句暗示愁悶難解的原因在於懷人,則夢斷酒醒的惆悵也自然可以理解了。這三句已定下全詞的抒情基調,於是在詞人眼中所見的“春景”,無不染上這種“淒涼”的色調。“些子清明時候被鶯催。”清明前後,正是春光大好,踏青遊春之時,詞人卻意興蕭索,無心賞玩春光。“些子清明時候”,在詞人的感覺上,清明前後這春光的黃金季節,竟是如此短暫,匆匆即過。少許春光,並不曾給愁人帶來絲毫歡樂;相反,在他聽來,枝頭的百囀黃鶯,不是在為春天歡唱,卻是唱著催春速去的輓歌。這兩句把鶯花三月,化作短暫的心理時間,染上淒涼的感情色彩;春天從醉夢裡悄悄而來,又在鶯聲中匆匆而去,外在的春景如夢幻泡影。春去春來,愁情依舊。
如果說上片是詞人直抒胸臆的痛苦告語,下片則推出了一組令人黯然銷魂的景物鏡頭。詞人隱身在景物之後,讓這些無言的鏡頭說出他的心聲。“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柳絮紛飛,意味著春將歸去,很自然地令人想到上片結處“被鶯催”的那個“催”字,意脈的過渡毫不著力。欄杆邊的苔痕,則說明長久無人憑欄眺景了。春天對於愁人來說,似乎是可有可無的。然而有一件東西卻深深地觸動了詞人:“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多情”二字,含著熱淚脫口撥出,有如見故人之感。燕子還記得當年簾幕中的歡樂情景,當它再度飛來時,卻感到境地淒涼。氣氛頓異,不禁遲疑起來。“獨徘徊”三字,就傳神地寫出燕子歸來的神態。“依舊”二字,則喚起對於當年燕子來時的回憶,同時也會很自然地觸發這樣的感慨:當年棲巢的燕子又歸來了,當年歡聚的人兒呢?作者雖未曾點破,但整首詞的著眼點卻正在於此。作者巧妙地把要說的這句話,誘使讀者替他說出來。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尋味,也正在於此。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185-1186創作背景
田為,北宋政和(1111—1118)末任職於大晟府。當時周邦彥為大晟府提舉官,田為為其僚屬。以周為首的大晟詞人,通過整理、創制新舊詞調和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詞的法度和形式作了更多的規範,開了追求格嚴律謹的先河。
參考資料:
1、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312
賞析
此詞借寫景以抒春愁,詞之上片寫離情相思,下片寫久別盼歸。
“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裡回。”以對句起,點出“愁”字,開門見山,直抒愁懷。“夢”和“醉”二字,則說明這位愁人藉以消愁解悶、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夢醒愁也醒,於是“終日昏昏醉夢間”,企圖以此逃避愁悶的襲來;然而春天卻從沉醉中悄悄地回來了。面對陽春煙景,他卻發出酸楚的自問:“淒涼懷抱向誰開?”他感到滿懷的淒涼況味,一時既訴說不盡,更找不到可以訴說的人。杜甫《奉待嚴大夫》詩:“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雖然所指不同,但可以對之傾訴懷抱的人,一定是瞭解自己、關心自己的人。淒涼懷抱,無可告語,可見知心人不在身邊,因而感到格外孤寂難堪。這一句暗示愁悶難解的原因在於懷人,則夢斷酒醒的惆悵也自然可以理解了。這三句已定下全詞的抒情基調,於是在詞人眼中所見的“春景”,無不染上這種“淒涼”的色調。“些子清明時候被鶯催。”清明前後,正是春光大好,踏青遊春之時,詞人卻意興蕭索,無心賞玩春光。“些子清明時候”,在詞人的感覺上,清明前後這春光的黃金季節,竟是如此短暫,匆匆即過。少許春光,並不曾給愁人帶來絲毫歡樂;相反,在他聽來,枝頭的百囀黃鶯,不是在為春天歡唱,卻是唱著催春速去的輓歌。這兩句把鶯花三月,化作短暫的心理時間,染上淒涼的感情色彩;春天從醉夢裡悄悄而來,又在鶯聲中匆匆而去,外在的春景如夢幻泡影。春去春來,愁情依舊。
如果說上片是詞人直抒胸臆的痛苦告語,下片則推出了一組令人黯然銷魂的景物鏡頭。詞人隱身在景物之後,讓這些無言的鏡頭說出他的心聲。“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柳絮紛飛,意味著春將歸去,很自然地令人想到上片結處“被鶯催”的那個“催”字,意脈的過渡毫不著力。欄杆邊的苔痕,則說明長久無人憑欄眺景了。春天對於愁人來說,似乎是可有可無的。然而有一件東西卻深深地觸動了詞人:“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多情”二字,含著熱淚脫口撥出,有如見故人之感。燕子還記得當年簾幕中的歡樂情景,當它再度飛來時,卻感到境地淒涼。氣氛頓異,不禁遲疑起來。“獨徘徊”三字,就傳神地寫出燕子歸來的神態。“依舊”二字,則喚起對於當年燕子來時的回憶,同時也會很自然地觸發這樣的感慨:當年棲巢的燕子又歸來了,當年歡聚的人兒呢?作者雖未曾點破,但整首詞的著眼點卻正在於此。作者巧妙地把要說的這句話,誘使讀者替他說出來。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尋味,也正在於此。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185-1186創作背景
田為,北宋政和(1111—1118)末任職於大晟府。當時周邦彥為大晟府提舉官,田為為其僚屬。以周為首的大晟詞人,通過整理、創制新舊詞調和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詞的法度和形式作了更多的規範,開了追求格嚴律謹的先河。
參考資料:
1、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312
田為(生卒年不詳),字不伐,籍裡無考。善琵琶,通音律。政和末,充大晟府典樂。宣和元年(1119)罷典樂,為樂令。 《全宋詞》存詞六首,有《芊嘔集》 田為才思與万俟詠抗行,詞善寫人意中事,雜以俗言俚語,曲盡要妙。 嚐出含三個詞牌的聯語“玉蝴蝶戀花心動”,天下無能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