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古詩三百首 愛國 憂國憂民 早教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譯文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註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參考資料:

1、鶴 鳴.陸游經典作品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56 2、李奎福.歷代名詩三百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272 3、黃念然.中國古典詩詞名篇選注集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459-460 4、顏邦逸 趙雪沛.中國古典詩歌.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394-395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參考資料:
1、顏邦逸,趙雪沛.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材 文學作品賞析:中國古典詩歌: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年03月:第394頁-第395頁

2、楊桂華.古詩文全解: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05:第160頁-第164頁

賞析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作為一首絕筆,它無愧與詩人創作的一生。陸游享年八十五歲,現存詩九千餘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詩人中是少有的;而以這樣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卻十分沉重的壓卷之作來結束他的漫長的創作生涯,這在古代詩人中更不多見。  作為一篇遺囑,它無愧於詩人愛國的一生。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參考資料:

1、李承林.中華句典 中華文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3:第531頁-第532頁 2、楊桂華.古詩文全解: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05:第160頁-第164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參考資料:
1、顏邦逸,趙雪沛.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材 文學作品賞析:中國古典詩歌: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年03月:第394頁-第395頁

2、楊桂華.古詩文全解: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05:第160頁-第164頁

賞析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作為一首絕筆,它無愧與詩人創作的一生。陸游享年八十五歲,現存詩九千餘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詩人中是少有的;而以這樣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卻十分沉重的壓卷之作來結束他的漫長的創作生涯,這在古代詩人中更不多見。  作為一篇遺囑,它無愧於詩人愛國的一生。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參考資料:

1、李承林.中華句典 中華文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3:第531頁-第532頁 2、楊桂華.古詩文全解: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05:第160頁-第164頁

詩人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