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黃景仁

絡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
纖雲激盪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
聲長聲短雞續嗚,曙色冷光相激射。

秋夜 寫景

譯文

譯文
在夜色蒼茫之際,稀疏的梧桐樹上籠罩著迷漾的煙霧,絡緯的鳴聲時斷時續地啼著,一陣陣涼意沁人心肺,白露為霸,寒徹無邊的大地。
輕雲飄蕩,明月已沉向海中,滿天星宿閃爍,令人感受到陣陣秋風在天際吹拂。
在萬籟俱寂的秋夜中,絡緯的唧唧聲已經顯得格外清晰,而歌聲更是衝破靜謐的夜空,迴盪在亭臺樓榭之間。
雄雞連續不斷地報曉,熹微的曙色與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

註釋
絡緯:鳥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子夜:即《子夜歌》,為南朝時流行在江南的民間歌曲,曲調菱怨。
冷光:月光。

參考資料:
1、宋麗靜選注,宋元明清詩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10,第223頁

2、本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頁

賞析

  該詩開頭兩句,詩人描繪秋風蕭瑟的景象,形象化地寫出“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天景象。“纖雲微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寫秋高氣爽、輕雲飄蕩的天空景色,天空與大地的秋色相互呼應,極力渲染秋夜幽靜的氣氛。“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寫空寂的樓臺亭榭迴盪著《子夜歌》的哀苦聲音,《子夜歌》是南朝時流行在江南的民間歌曲,曲調多哀怨。在萬籟俱寂的秋夜中,絡緯的唧唧聲已經顯得格外清晰,而歌聲更是衝破靜謐的夜空,迴盪在亭臺樓榭之間,撩人情思,使人難以入眠。歌聲衝破靜謐的夜空,更增添一種悲秋的氣氛。詩用“聲長聲短雞續鳴,曙色冷光相激射”兩句作結,描寫雄雞連續不斷地報曉,熹微的曙色與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夜幕逐漸隱退的景象,預示著黎明即將到來。

參考資料:

1、錢仲聯等撰寫,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331頁 2、本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頁

創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黃景仁仍在安徽學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時,他隨著朱筠來到六安,於某夜心有所感,寫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宋麗靜選注,宋元明清詩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10,第223頁

賞析

  該詩開頭兩句,詩人描繪秋風蕭瑟的景象,形象化地寫出“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天景象。“纖雲微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寫秋高氣爽、輕雲飄蕩的天空景色,天空與大地的秋色相互呼應,極力渲染秋夜幽靜的氣氛。“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寫空寂的樓臺亭榭迴盪著《子夜歌》的哀苦聲音,《子夜歌》是南朝時流行在江南的民間歌曲,曲調多哀怨。在萬籟俱寂的秋夜中,絡緯的唧唧聲已經顯得格外清晰,而歌聲更是衝破靜謐的夜空,迴盪在亭臺樓榭之間,撩人情思,使人難以入眠。歌聲衝破靜謐的夜空,更增添一種悲秋的氣氛。詩用“聲長聲短雞續鳴,曙色冷光相激射”兩句作結,描寫雄雞連續不斷地報曉,熹微的曙色與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夜幕逐漸隱退的景象,預示著黎明即將到來。

參考資料:

1、錢仲聯等撰寫,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331頁 2、本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頁

創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黃景仁仍在安徽學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時,他隨著朱筠來到六安,於某夜心有所感,寫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宋麗靜選注,宋元明清詩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10,第223頁

詩人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