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沙溪驛原文賞析
澗水彎彎繞郡城,老蟬嘶作車輪聲。
西風吹客上馬去,夕陽滿川紅葉明。
譯文
譯文
沙溪河水彎彎曲曲環繞這小小郡城。秋蟬的叫聲伴隨著車輪聲。
西風吹颳著客人上馬離去,夕陽餘暉照得滿川的紅葉火樣明。
註釋
沙溪驛:故址在上饒縣旭日鎮東去50裡的沙溪鎮。該鎮因水陸交通方便,又地處上饒、玉山、廣豐三縣交界處,歷為上饒縣東要塞,所以舊時驛站多設於此。
郡城:指沙溪鎮。郡:古代行政區劃名。
嘶:嘶噪,指蟬鳴。亦作嘶噪。
吹客:送客。
明:色澤鮮明。
1、熊良華.上饒歷代詩詞選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09:第140頁
2、盧如山著,絕句選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03,第251頁
賞析
“澗水彎彎繞郡城,老蟬嘶作車輪聲。”這兩句描繪的是地處水路交通要衝的沙溪江一帶景緻。上句寫出沙溪驛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一“繞”字用得很別緻,彷彿使人看到鬥折蛇形的沙溪之水,環繞著郡城,在潺潺流淌。下句抓住一個典型性的細節,渲染出安靜寂寂的意境。“老蟬”二字用得很有情趣。時值初秋,經過整個夏天的鳴噪,此時的蟬聲已嘶啞了,但老蟬仍然掙扎地鳴叫著。這時的蟬鳴之聲,似與那車輪聲並無二致,互相伴隨,節奏鮮明。此時的蟬聲最令人傷感,唐代駱賓王《在獄詠蟬》說:“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宋代柳永《雨霖鈴》說“寒蟬悽切”,都表現出一種哀怨之情,而詩人卻不用此說,表明了詩人有著一種樂觀的情緒。
“西風吹客上馬去,夕照滿川紅葉明。”這兩句點出時令,將自己融進圖畫中。上句寫詩人在深秋的夕陽返照下而匆匆趕路。“西風”二字點染了秋意的蒼涼,“上馬”二字寫出詩人無暇停留觀賞,而要乘著夕陽前行。這句的景物與馬致遠《秋思》中的詩那樣的沉鬱衰颯,而是在輕快中流露出豪放灑脫之氣。下句寫詩人所見的沙溪驛的秋山晚景,在黃昏時分,夕照之下,晚霞與松林相映,沙溪與群山共色,絢爛燦然,別開生面,是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而詩人無暇來欣賞,儘管天色已晚,還要匆匆趕路。
這首詩的特色是“寫秋景而不作悲秋語,格調明朗,情調高昂。”全詩以寫景為主,動靜結合非常自然,前兩句的澗水繞郡,老蟬鳴叫,一靜一動;後兩句,夕陽滿川,徵人遠去,又是一靜一動,在靜中勾畫出驛站優美的環境,在動中賦予驛站以欣欣的生意,把沙頭驛寫得色彩豔麗,十分美妙。
參考資料:
1、朱枝富.山水寄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第217頁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元朝至正十二至十八年(1352—1358),劉基在江浙行省任職期間,客居沙溪驛站時,為題沙溪驛所作。
參考資料:
1、本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86頁
2、朱枝富.山水寄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第217頁
賞析
“澗水彎彎繞郡城,老蟬嘶作車輪聲。”這兩句描繪的是地處水路交通要衝的沙溪江一帶景緻。上句寫出沙溪驛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一“繞”字用得很別緻,彷彿使人看到鬥折蛇形的沙溪之水,環繞著郡城,在潺潺流淌。下句抓住一個典型性的細節,渲染出安靜寂寂的意境。“老蟬”二字用得很有情趣。時值初秋,經過整個夏天的鳴噪,此時的蟬聲已嘶啞了,但老蟬仍然掙扎地鳴叫著。這時的蟬鳴之聲,似與那車輪聲並無二致,互相伴隨,節奏鮮明。此時的蟬聲最令人傷感,唐代駱賓王《在獄詠蟬》說:“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宋代柳永《雨霖鈴》說“寒蟬悽切”,都表現出一種哀怨之情,而詩人卻不用此說,表明了詩人有著一種樂觀的情緒。
“西風吹客上馬去,夕照滿川紅葉明。”這兩句點出時令,將自己融進圖畫中。上句寫詩人在深秋的夕陽返照下而匆匆趕路。“西風”二字點染了秋意的蒼涼,“上馬”二字寫出詩人無暇停留觀賞,而要乘著夕陽前行。這句的景物與馬致遠《秋思》中的詩那樣的沉鬱衰颯,而是在輕快中流露出豪放灑脫之氣。下句寫詩人所見的沙溪驛的秋山晚景,在黃昏時分,夕照之下,晚霞與松林相映,沙溪與群山共色,絢爛燦然,別開生面,是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而詩人無暇來欣賞,儘管天色已晚,還要匆匆趕路。
這首詩的特色是“寫秋景而不作悲秋語,格調明朗,情調高昂。”全詩以寫景為主,動靜結合非常自然,前兩句的澗水繞郡,老蟬鳴叫,一靜一動;後兩句,夕陽滿川,徵人遠去,又是一靜一動,在靜中勾畫出驛站優美的環境,在動中賦予驛站以欣欣的生意,把沙頭驛寫得色彩豔麗,十分美妙。
參考資料:
1、朱枝富.山水寄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第217頁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元朝至正十二至十八年(1352—1358),劉基在江浙行省任職期間,客居沙溪驛站時,為題沙溪驛所作。
參考資料:
1、本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86頁
2、朱枝富.山水寄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第217頁
-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