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朝陽還上元原文賞析
青絲纜引木蘭船,名遂身歸拜慶年。
落日澄江烏榜外,秋風疏柳白門前。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別後依依寒食裡,共君攜手在東田。
譯文
譯文
青絲繩牽引著幽雅的木蘭船,船中之人是進士及第者,正歸家省親。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著烏黑髮亮的歸舟;巍峨的白門前,秋風陣起,吹拂著蕭疏的柳條。
所居莊園,小橋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莊園的附近,青山綠水,湖光山色,閒雲野寺,一線相連。
此去一別,何日才能相見,恐怕只有等寒食節裡與君攜手共遊東田的大好山色。
註釋
冷朝陽:生卒年不詳,金陵(今江蘇南京)人。
纜:繩。木蘭船:指用木蘭樹材製成的船,有時用作船的美稱。
拜慶:即拜家慶,唐時稱歸家省親為拜家慶。
烏榜:即用黑油塗飾的船。榜:船槳,借指船。
白門: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門為宣陽門,俗稱白門,後用以代指金陵。
家林:自家的園林,泛指家鄉。
寒食:一作“寒夢”。
東田:在金陵城外。
賞析
首聯寫冷朝陽進士及第乘船歸家省親。冷朝陽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得拜家慶,其春風得意不在馬蹄,而在烏榜,故刻意寫歸舟,舟飾以“青絲”,又稱其為“木蘭船,正為襯托其得意之狀,烘托氣氛。
頷聯遙想冷朝陽歸家省親的沿途景色。落日歸舟,景色多麼誘入,正與冷朝陽金榜題名相照。寫到“秋風氣”,“白門”,則是點明送別的時節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別之俗。故詩人特意寫到了“疏柳”,“疏”字照應“秋”,而“柳”又暗承題之“送”別。可謂銜接緊密構思奇巧。
頸聯短短十四字,描繪出“橋”、“市”、“林”、“山”、“湖”、“寺”共六種景向。其筆力可謂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則襯托出了詩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聯抒寫別後兩地相思之情。“夢”中與君“攜手”同遊,可見感情之真切,而“夢”之前著一“寒”字,可見別後之淒涼,反襯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濃郁。
參考資料:
1、鄧詩萍.唐詩鑑賞大典 叄.吉林:吉林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6頁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餞別之作,作於大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陽登進士第,不待授官,即歸金陵,意即上元省親,韓翃、李端、錢起、李嘉祐等為之餞行,賦詩贈別。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38-239頁
賞析
首聯寫冷朝陽進士及第乘船歸家省親。冷朝陽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得拜家慶,其春風得意不在馬蹄,而在烏榜,故刻意寫歸舟,舟飾以“青絲”,又稱其為“木蘭船,正為襯托其得意之狀,烘托氣氛。
頷聯遙想冷朝陽歸家省親的沿途景色。落日歸舟,景色多麼誘入,正與冷朝陽金榜題名相照。寫到“秋風氣”,“白門”,則是點明送別的時節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別之俗。故詩人特意寫到了“疏柳”,“疏”字照應“秋”,而“柳”又暗承題之“送”別。可謂銜接緊密構思奇巧。
頸聯短短十四字,描繪出“橋”、“市”、“林”、“山”、“湖”、“寺”共六種景向。其筆力可謂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則襯托出了詩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聯抒寫別後兩地相思之情。“夢”中與君“攜手”同遊,可見感情之真切,而“夢”之前著一“寒”字,可見別後之淒涼,反襯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濃郁。
參考資料:
1、鄧詩萍.唐詩鑑賞大典 叄.吉林:吉林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6頁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餞別之作,作於大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陽登進士第,不待授官,即歸金陵,意即上元省親,韓翃、李端、錢起、李嘉祐等為之餞行,賦詩贈別。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38-239頁
-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