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螢原文賞析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譯文
譯文
靈巧的身軀發出微弱的光芒,纖弱的翅膀輕輕飄動。
只怕沒有人認識自己,獨自暗中飛來飛去發出光明。
註釋
螢:昆蟲,身體黃褐色,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發光的器官,能髮帶綠色的光。白天伏在草叢裡,夜晚飛出來。種類很多,通稱螢火蟲。
的歷(dí lì):小粒明珠的光點,靈巧微弱的樣子。流光:閃爍流動的光芒。
飄搖:飄飄搖搖,很不穩定的樣子。
畏:怕。
1、郭彥全,石惟英編著. 千首少兒古詩選譯[M]. 職工教育出版社, 1989.11.第78頁
2、王定祥,黎時龍編著. 唐人詠物絕句評註選繹[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頁
3、周錫卿,施丁,周用宜編著. 唐詩書畫新編 動物百態[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6.06.第400頁
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詠物詩,作者借詠流螢表達了物雖小而不礙其光華的哲理,同時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託,因而別具情致。
此詩前兩句從流螢的飛翔之形、發光之態的角度開始寫,“流光小”與“弱翅輕”襯托出了螢火蟲的弱小。這種手法,有點類似唐朝李嘉的《詠螢》:“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簷楹。”此詩通過螢火水上輕舞、空中展翅、風吹不滅、露洗還明、輸光伴夜讀、流連在楹簷等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其飛翔之姿、發光之徵。但虞世南的詩並不以繪形為目的。詩的三、四兩句則由表及裡,一下子窺視到螢的內心世界:“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多麼頑強的個性,多麼可貴的追求,儘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無聞,不願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自己的存在,執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那出現在讀者眼前的螢火,就不是一隻小小的飛蟲,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其偉岸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雲:“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說,道雖然是無名而質樸的,很小不可見,但是天下誰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稱臣。人生在世,應該努力進取,刻苦學習,即使先天條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無礙於人通過後天努力獲得學識。這首小詩也即闡述了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
參考資料:
1、王定祥,黎時龍編著. 唐人詠物絕句評註選繹[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頁 2、韓達編著. 古代哲理詩詞三百首[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14.09.第40頁創作背景
虞世南是前朝老臣,自秦王階段就追隨太宗,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即位後,又為修文館學士。但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論及古先帝王為政得失,必存規諷”。作者作此首《詠螢》小詩,也即寄寓身世之感,一方面表現出恐怕不被賞識的擔憂,另一方面強調了自己的風骨。
參考資料:
1、嶽娟娟. 唐代唱和詩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07.第191頁
2、方銘主編. 中國文學史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M].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13.12.第161頁
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詠物詩,作者借詠流螢表達了物雖小而不礙其光華的哲理,同時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託,因而別具情致。
此詩前兩句從流螢的飛翔之形、發光之態的角度開始寫,“流光小”與“弱翅輕”襯托出了螢火蟲的弱小。這種手法,有點類似唐朝李嘉的《詠螢》:“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簷楹。”此詩通過螢火水上輕舞、空中展翅、風吹不滅、露洗還明、輸光伴夜讀、流連在楹簷等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其飛翔之姿、發光之徵。但虞世南的詩並不以繪形為目的。詩的三、四兩句則由表及裡,一下子窺視到螢的內心世界:“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多麼頑強的個性,多麼可貴的追求,儘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無聞,不願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自己的存在,執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那出現在讀者眼前的螢火,就不是一隻小小的飛蟲,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其偉岸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雲:“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說,道雖然是無名而質樸的,很小不可見,但是天下誰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稱臣。人生在世,應該努力進取,刻苦學習,即使先天條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無礙於人通過後天努力獲得學識。這首小詩也即闡述了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
參考資料:
1、王定祥,黎時龍編著. 唐人詠物絕句評註選繹[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頁 2、韓達編著. 古代哲理詩詞三百首[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14.09.第40頁創作背景
虞世南是前朝老臣,自秦王階段就追隨太宗,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即位後,又為修文館學士。但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論及古先帝王為政得失,必存規諷”。作者作此首《詠螢》小詩,也即寄寓身世之感,一方面表現出恐怕不被賞識的擔憂,另一方面強調了自己的風骨。
參考資料:
1、嶽娟娟. 唐代唱和詩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07.第191頁
2、方銘主編. 中國文學史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M].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13.12.第161頁
-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祕監集》 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