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章封事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賀

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
石榴花發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雲。
綠章封事諮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
虛空風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
金家香弄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
願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寫景 抒情 同情 百姓

譯文

譯文
道士穿著青霓長袍呼請天宮的守護神,鴻龍玉狗聽見他的聲音打開了天門。
只見石榴花盛開,佈滿了溪水兩岸,神女採洗石榴花,以塗染天上的白雲。
綠章封事呈給天帝,奏文中向他傾訴:長安六條街馬蹄雜沓,失去了主宰。
目前空氣極不清爽,時疫流行,一般人染病而死,化為塵埃。
金家所在巷道里香氣飄蕩,車輪轟鳴,揚雄的書屋中冷冷清清,沒有世俗的熱鬧聲。
但願拿著漢戟招回寒士書生的魂魄,不讓他們的屍骨長期被埋在荒草叢中。

註釋
綠章:又叫青詞,道士祭天用的祭文。
夜醮(jiào):道士祭天的一種儀式。
青霓(ní):一作“青猊”。
鴻龍玉狗:守天門的神獸。
石榴二句:設想天門開啟之後,道士看到的景象。
元父:元氣之父。指的是天帝。
六街:長安。唐朝長安有左右六街。
虛空風氣:空氣。
短衣小冠:指普通人。
金家:顯貴人家。漢朝金日磾是匈奴人,但是歸順漢朝,子孫幾代顯貴。
揚雄:字子云,漢朝著名文士,生活貧寒,這裡借指一般寒士。秋室:冷落的書屋。無俗聲:沒有嘈雜的聲音,只有讀書聲。
書鬼:書生的鬼魂。
蒿里:死人的墓地。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35-37

創作背景

  李唐王朝崇尚道教,因此社會上打醮求神、祈福消禍之舉,風靡一時。李賀對此十分不滿,因此藉著吳道士設壇打醮為由頭,發表一番感嘆。根據“六街馬蹄浩無主”詩句,可知此詩寫於詩人供職長安期間,但具體寫作年月,無法確知。  

參考資料:
1、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84-86

賞析

  此詩側重於對天神世界的描寫。詩人有感而發,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馳騁藝術想象。前四句寫仙界之美,描寫吳道士身著青霓袍,騰飛入太空,叩頭請求守護天宮的神獸開啟宮門,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雲染成彩雲,天帝審閱道士發來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氣炎熱,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開議論,認為富人平時享盡榮華富貴,這回熱死、乾死也已經沒有什麼遺恨,只是那些寒士書生尚未享受世間的歡樂,就這麼熱死、乾死,實在太可惜,活著的人也會為他們抱恨無窮。這寫出了人間之枯榮不等。因此詩人希望能用漢戟招回寒士書生的魂魄,別讓他們的屍骨長期被埋在荒草叢中。重人貴生,這是道家、道教學說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價值的理論成果之一。從《老子》所強調的“攝生”、“貴生”、“自愛”和“長生久 視”,《莊子》所說的“保生”、“全生”、“盡年”、“尊生”,《呂氏春秋》所說的“貴生重己”, 到《太平經》主張的“樂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書如《老子想爾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抱朴子內篇》、《西升經》、《度人經》、《悟真篇》等,始終貫穿著重人貴生的思想傳統。這首詩寫景寫事抒情有機結合,用對神仙世界的肯定來否定現實世界。突出仙界之美,為的是反襯“虛空風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的人間事實,表面看是寫“綠章封事諮元父”的道教科儀,實際上是要揭露社會的不平。“願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現了道教重人貴生的道教思想。

  詩中運用對比手法,使天宮的清麗和人間的渾濁形成巨大反差,在鮮明的對立之中訴說人間的不平,詩人明知道士打醮是虛妄的行為,不過是隨感而發,揭示出京城炎熱癘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狀,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際。詩人將揚雄比況自己,詩思歸結到“寒士”身上,最終表達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題。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35-37 2、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84-86

創作背景

  李唐王朝崇尚道教,因此社會上打醮求神、祈福消禍之舉,風靡一時。李賀對此十分不滿,因此藉著吳道士設壇打醮為由頭,發表一番感嘆。根據“六街馬蹄浩無主”詩句,可知此詩寫於詩人供職長安期間,但具體寫作年月,無法確知。  

參考資料:
1、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84-86

賞析

  此詩側重於對天神世界的描寫。詩人有感而發,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馳騁藝術想象。前四句寫仙界之美,描寫吳道士身著青霓袍,騰飛入太空,叩頭請求守護天宮的神獸開啟宮門,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雲染成彩雲,天帝審閱道士發來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氣炎熱,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開議論,認為富人平時享盡榮華富貴,這回熱死、乾死也已經沒有什麼遺恨,只是那些寒士書生尚未享受世間的歡樂,就這麼熱死、乾死,實在太可惜,活著的人也會為他們抱恨無窮。這寫出了人間之枯榮不等。因此詩人希望能用漢戟招回寒士書生的魂魄,別讓他們的屍骨長期被埋在荒草叢中。重人貴生,這是道家、道教學說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價值的理論成果之一。從《老子》所強調的“攝生”、“貴生”、“自愛”和“長生久 視”,《莊子》所說的“保生”、“全生”、“盡年”、“尊生”,《呂氏春秋》所說的“貴生重己”, 到《太平經》主張的“樂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書如《老子想爾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抱朴子內篇》、《西升經》、《度人經》、《悟真篇》等,始終貫穿著重人貴生的思想傳統。這首詩寫景寫事抒情有機結合,用對神仙世界的肯定來否定現實世界。突出仙界之美,為的是反襯“虛空風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的人間事實,表面看是寫“綠章封事諮元父”的道教科儀,實際上是要揭露社會的不平。“願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現了道教重人貴生的道教思想。

  詩中運用對比手法,使天宮的清麗和人間的渾濁形成巨大反差,在鮮明的對立之中訴說人間的不平,詩人明知道士打醮是虛妄的行為,不過是隨感而發,揭示出京城炎熱癘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狀,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際。詩人將揚雄比況自己,詩思歸結到“寒士”身上,最終表達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題。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35-37 2、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84-86

詩人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