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莫舞歌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賀

公莫舞歌者,詠項伯翼蔽劉沛公也。會中壯士,灼灼於人,故無復書;且南北樂府率有歌引。賀陋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雲。

方花古礎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銀罌。
華筵鼓吹無桐竹,長刀直立割鳴箏。
橫楣粗錦生紅緯,日炙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寶玦光,項莊掉鞘欄前起。
材官小塵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龍子。
芒碭雲端抱天回,咸陽王氣清如水。
鐵樞鐵楗重束關,大旗五丈撞雙環。
漢王今日須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頌歌

譯文

譯文
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著大柱九根,刺殺斑豹流鮮血,注入銀瓶痛飲。
宴席上沒有管絃樂聲,只有軍樂陣陣,直立的長刀,像要割斷箏弦般寒光森森。
門額上的橫幅粗錦煥發出鮮紅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錦褪了色,項羽仍然沒有醉。
范增把腰間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項莊拔劍出鞘,上前起舞。
你這徒有勇力的小臣別妄動,座上的漢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輕。
當年芒碭山上祥雲瑞霧曾在天空縈迴,咸陽王氣盛,預兆已像清水一樣分明。
鐵樞鐵鍵重重緊鎖的雄關,漢軍的五丈大旗已一舉撞破門環。
漢王今天掌秦印理所當然,為保護他,我斷膝挖腸也心甘。

註釋
公莫舞,古舞名。即後世之巾舞。
陋,認為簡陋。
方花石礎,刻花的方石礎。礎,柱腳石。古有“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之語。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刺豹淋血,形容“有殺伐聲”(周振甫、冀勤)。銀罌(yīng),銀質或銀飾的貯器。用以盛流質。華筵,豐盛的筵席。桐竹,泛指管絃樂器。桐指琴瑟之類,竹指簫笛之屬。
橫楣,門窗上方的橫框。粗錦,粗絲織成的錦。生,露出。 緯,織布時用梭穿織的橫紗,編織物的橫線。
炙,烤,此指晒。嫣(niān),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縮,此指顏色不鮮豔。
寶玦(jué),珍貴的佩玉。掉鞘,撥劍出鞘。欄,泛指遮攔的東西。
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階武職。小塵,只能泛起小小的塵土。
真人,指統一天下的所謂真命天子。《
芒碭(dàng)雲瑞,芒碭,芒山、碭山的合稱,在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南,與河南省永城縣接界。抱天回,瀰漫天空迴旋。
咸陽,指高祖先項籍入咸陽事。清,清晰,明顯。
楗(jiàn),門上關插的木條,橫的叫“關”,豎的叫“楗”。重束,雙重控制。
大旗五丈,指劉邦的軍隊。撞雙環,代指攻破關隘。
絕臏,折斷臏骨。臣,指樊噲。最後兩句以樊噲的語氣出之。不論,不在乎。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15-119

鑑賞

  這是一首通過描寫鴻門宴,歌頌劉邦的詩歌。公莫舞,即後世之巾舞。《宋書·樂志一》:“又云晉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巾舞歌》:“《唐書·樂志》曰:‘《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雲:漢高祖與項籍會鴻門 ,項莊舞劍,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語莊雲:“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項伯衣袖之遺式。’” 此舞蹈表演鴻門宴項伯保護劉邦的故事。

  如詩序所言,《公莫舞歌》原為歌頌項伯保護劉邦在鴻門宴上。詩人意在翻新,將一舊題改為讚頌劉邦的新內容。

  此詩起筆不凡,一連六句鋪排鴻門宴殺機四伏的緊張氣氛,隨後,以范增示玦,項莊舞劍繼續渲染劉邦所處的困境。最後八句不正面描寫劉邦言行舉動,而是模擬樊噲口吻追述劉邦事蹟,理直氣壯地提出“漢王今日須秦印”的主張,其語氣之雄健、氣勢之雄壯都映襯著劉邦的英雄偉業。

  《公莫舞歌》以《史記·項羽本紀》所描寫的“鴻門宴”為題材,詩人充分發揮詩的想象並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藝術再創造。詩中著力刻畫樊噲“排闥闖宴”、怒斥項羽、掩護劉邦脫險的英勇無畏行為,成功地塑造了這一赤膽忠心、生氣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繪宴會廳的高大寬敞,宴飲的豪華粗獷,項羽的威武和優柔寡斷,范增三次舉玦的焦急神態,可謂有聲有色,人物傳神,情景逼真,場面壯麗,氣氛緊張。筆觸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詩筆繪出的巨幅油畫。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鑑賞

  這是一首通過描寫鴻門宴,歌頌劉邦的詩歌。公莫舞,即後世之巾舞。《宋書·樂志一》:“又云晉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巾舞歌》:“《唐書·樂志》曰:‘《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雲:漢高祖與項籍會鴻門 ,項莊舞劍,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語莊雲:“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項伯衣袖之遺式。’” 此舞蹈表演鴻門宴項伯保護劉邦的故事。

  如詩序所言,《公莫舞歌》原為歌頌項伯保護劉邦在鴻門宴上。詩人意在翻新,將一舊題改為讚頌劉邦的新內容。

  此詩起筆不凡,一連六句鋪排鴻門宴殺機四伏的緊張氣氛,隨後,以范增示玦,項莊舞劍繼續渲染劉邦所處的困境。最後八句不正面描寫劉邦言行舉動,而是模擬樊噲口吻追述劉邦事蹟,理直氣壯地提出“漢王今日須秦印”的主張,其語氣之雄健、氣勢之雄壯都映襯著劉邦的英雄偉業。

  《公莫舞歌》以《史記·項羽本紀》所描寫的“鴻門宴”為題材,詩人充分發揮詩的想象並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藝術再創造。詩中著力刻畫樊噲“排闥闖宴”、怒斥項羽、掩護劉邦脫險的英勇無畏行為,成功地塑造了這一赤膽忠心、生氣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繪宴會廳的高大寬敞,宴飲的豪華粗獷,項羽的威武和優柔寡斷,范增三次舉玦的焦急神態,可謂有聲有色,人物傳神,情景逼真,場面壯麗,氣氛緊張。筆觸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詩筆繪出的巨幅油畫。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