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中望所遲客原文賞析
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己滿,佳人猶未適。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譯文
譯文
太陽在西方漸漸沉落,漫漫長路,依然不見他的蹤影,心情越發焦急。
登上高樓是為了思念誰呢?是為了等待著遠方的友人前來赴約。
與我分別的時候他和我約定,十五的晚上,要來看我。
今晚的月亮,早已圓滿無缺,好友卻遲遲沒有前來赴約。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分手如今,望著孤零零的月兒,內心倍感憂傷悽切。
初夏的夜晚並不漫長,可太陽再次升起時,彷彿經過了一年時光。
麻花依然含苞未放,蘭草的花,卻已屢屢採摘。
道路阻隔,音問不通,怎麼能安慰離居的友人呢?
我焦躁不安,向行人打聽你的訊息,翹首等待,希望能與你歡樂相會。
註釋
南樓:始寧墅中一座住宅的門樓。遲:等待。
杳杳(yǎo):深遠幽暗的樣子。
迫:窘迫,著急。
為誰思:即思念誰。
三五夕:十五日的夜晚。
圓景:月亮。
佳人:指友人。
適:來也。
睽攜(kuí xié):分離。
方:常。
孟夏:初夏。
晦(huì)明:由黑暗到明亮,指一夜。
瑤華、蘭苕(tiáo):皆指香花美草。
搔首:爬弄頭髮,表示焦急。
引領:伸長頸項。
良覿(dí):歡樂的會見。覿,相見。
賞析
這首詩可以分為三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寫遲客不至的失望,通過回想月亮最圓、月色最好時與友人會面,更反襯了今日失望的深。中間八句為第二部分,大量引用《楚辭》中的典故,表現了對友人入骨的思念,也表現了對友人一種溫情的體貼。最後兩句為第三部分,寫自己在焦急地詢問友人的訊息,企望著能與友人歡樂相會。這首詩用典故很多,切對人物心理變化寫的非常細膩、深情。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這兩句是化用劉向《九嘆·遠逝》:“日杳杳以西頹兮,路長遠而窘迫。”是說落日西沉了,而行人還困於漫漫長途。“杳杳”、“漫漫”兩個疊詞雖是描狀客體,卻也傳達出主體那種莫可如何的惆悵。起句從傍晚寫起,那麼讀者不難想像整個白天如何。
“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這兩句自問自答,點明題意。下面轉入回想:“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回想與友人分別時,約定在十五會面,現在十五早已過去,怎麼還不來呢。“期在三五夕”,月亮最圓、月色最好時會面,那情景該多美。設想的美更反襯了今日失望的深,“早”、“猶”呼應,傳出他深深失望之情。
上面可以說是寫遲客不至的失望,下面八句寫與友人分別以來的情懷。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即事”、“感物”為互文,就是遇到事物皆有感觸,比如心中的不如意、物候的變化等。這兩句也就是說,別後以來時時事事都覺著不愉快。“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這裡是化用《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是說初夏夜晚並不長,但在他看來好像一夜就是一年似的。上兩句說別後無時不愁苦,這兩句只寫出夜晚的感受,是以少總多、舉一斑而知全豹的筆法。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瑤華”、“蘭苕”皆香花美草,古人常摘取它們贈給遠方朋友以為問候,如《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這些語句跟這兩句詩相似。“瑤花”,據說即麻花,孟夏時它還未開,而“蘭苕”春天就已滋榮了,所以說:“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不能折也好,多次摘也好,都說明他常常想給予朋友以美好的祝願。
但是,“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意謂:道路阻隔,音問不通,怎麼能安慰離居的友人呢?這幾句不僅表現了對友人入骨的思念,還表現了對友人一種溫情的體貼,雖然自己是愁苦煎迫,但還想通過贈問,讓友人得到慰解。這是相憐相惜的純真友情。
最後兩句:“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詩經·靜女》有“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話。這兩句說,他在焦急地詢問友人的訊息,企望著能與友人歡樂相會。這裡的“搔首”、“引領”是兩個細節,將他“望”的情態寫得更逼真、更鮮明瞭。從結構上說,開始寫“望”,中間寫“想”,這裡又是寫“望”,是個迴應,顯得很是緊湊。而中間的“想”又是從失約推開,寫到別後的思念,順序井然。這都見出謝靈運作品精於結構的特色。
這首詩化用典故很多,細究起來,幾乎每句都有出處,而以用《楚辭》的地方最多。《楚辭》多景物描寫,多用比興(尤其是興),謝靈運的作品亦復如此,加之作者心情也常感悒鬱,自然就會較多襲用《楚辭》語句了。但這首詩,並不給人餖飣生硬的感覺,正如方東樹所言,他的用典“見似白道”(《昭昧詹言》卷五)。這也是他的高妙處。
參考資料:
1、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682-683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謝靈運於公元424年(元嘉元年)閒居於始寧時,為了抒寫佇望朋友來相會的複雜心情而創作的。
參考資料:
1、丁福林編著.謝靈運鮑照集:鳳凰出版社,2009.01:64
-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