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於長夜過春時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抒情 悲傷 憤懣

譯文

譯文
我已經習慣於在漫漫長夜裡度過春天的時光,鬢髮斑白了帶著妻兒被迫出走。
睡夢裡彷彿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憂落淚,而城頭上還在變換著軍閥們的各色旗號。
我怎忍得看著年輕的戰友被敵人殺害,以憤怒的心情對著白色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
吟誦之後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不能發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著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

註釋
慣:含有司空見慣之意。長夜:漫長的黑夜,比喻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歲月。
挈(qiè)、將,是同義詞,均有提攜、帶領的意思。婦:指魯迅夫人許廣平。雛:指魯迅的幼兒周海嬰。當時,海嬰還只有一歲零三個月,故稱“雛”。鬢有絲:指兩鬢斑自。魯迅寫此詩時已51歲,因多遭離亂與憂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當時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親。
城頭:指南京。變幻:指國民黨軍閥間的勾心鬥角,長期混戰,使政局動盪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後在錄入《為了忘卻的紀念》時改成“忍看”。朋輩:即朋友,戰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叢:比喻國民黨的迫害政策。原作“刀邊”,後在錄入《為了忘卻的紀念》時改成“刀叢”。
無寫處:含有無地可寫,無處可發表之意,形容極度悲憤。
緇(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參考資料:

1、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72-73頁 2、金鷹.橄欖小集:2004版,中國人事出版社:340-342頁

賞析

  全詩以“長夜”為背景,以“愛憎”為線索,巧妙而嚴謹地把“長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編織在一起,展示了一幅舊中國的“長夜”畫。

  首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全家的艱難處境。一個“慣”字串起兩句,既概寫了作者長期輾轉的戰鬥生涯,又揭露了國民黨的凶殘本質,並體現了作者對敵人的極度蔑視與憤恨之情。

  頷聯寫“長夜”氣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難。一個“變”字,成為該聯的樞紐。既概括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

  頸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積鬱在胸的萬丈怒火。一個“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又激發了作者面對敵人的刀叢劍樹而進行殊死搏鬥的戰鬥豪情。

  尾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的憤慨之情。一個“照”字,寓意深刻。儘管舊中國長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難的烈士,明媚的“春光”總有一天會照耀著祖國的大地。這一聯有著濃烈的藝術魅力,拓展了無限遐思,餘味無窮。

  全詩構思嚴密,意境深沉,語言凝鍊,用詞精當,真切感人。

參考資料:

1、孫志軍.魯迅詩歌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69-70頁 2、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75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訊息後所寫。   

參考資料:
1、吳中傑.吳中傑點評魯迅詩歌散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59頁

賞析

  全詩以“長夜”為背景,以“愛憎”為線索,巧妙而嚴謹地把“長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編織在一起,展示了一幅舊中國的“長夜”畫。

  首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全家的艱難處境。一個“慣”字串起兩句,既概寫了作者長期輾轉的戰鬥生涯,又揭露了國民黨的凶殘本質,並體現了作者對敵人的極度蔑視與憤恨之情。

  頷聯寫“長夜”氣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難。一個“變”字,成為該聯的樞紐。既概括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

  頸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積鬱在胸的萬丈怒火。一個“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又激發了作者面對敵人的刀叢劍樹而進行殊死搏鬥的戰鬥豪情。

  尾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的憤慨之情。一個“照”字,寓意深刻。儘管舊中國長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難的烈士,明媚的“春光”總有一天會照耀著祖國的大地。這一聯有著濃烈的藝術魅力,拓展了無限遐思,餘味無窮。

  全詩構思嚴密,意境深沉,語言凝鍊,用詞精當,真切感人。

參考資料:

1、孫志軍.魯迅詩歌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69-70頁 2、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75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訊息後所寫。   

參考資料:
1、吳中傑.吳中傑點評魯迅詩歌散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59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