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劉蕡原文賞析
孤鴻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
譯文
譯文
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諸多賢能隱士,中唐時期如果用劉蕡這樣的賢人,也不會走向沒落。
他孤立無援總是被人打擊中傷,毫無畏懼冒死大膽攻擊宦官,名動一時。
註釋
千載長天起大雲:大雲,即慶雲,古謂祥瑞之氣,其下隱有賢人。本句寓意是,一千多年前的中唐,如果用劉蕡這樣的賢人,將會從沒落趨向中興。
劉蕡(fén墳):字去華,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中唐大和二年(八二八年),舉賢良方正,劉對策稱: 宮闈將變,社稷將危,閽寺持廢立之權,四凶在朝,雖強必誅。痛論宦官專權,能廢立君主,危害國家,勸皇帝誅滅他們。考官讚賞劉的文章,但懼怕宦官的專橫,不敢錄取他。令狐楚、牛僧孺都徵召他為幕府從事,後授祕書郎。終因宦官誣陷,貶為柳州司戶參軍,客死他鄉。毛澤東在讀《舊唐書·劉傳》時,對劉蕡的策論很讚賞,旁批:起特奇。
孤鴻:孤單失群的大雁,喻指劉。
鎩羽羽毛摧落:這裡比喻受挫、失意。
鳴鏑:也叫響箭,這裡比喻宦官對劉的中傷和打擊。
萬馬齊喑(yīn)叫一聲:萬馬齊喑,亦作(萬馬皆喑)。喑,啞。蘇軾《三馬圖贊引》:振鬣長鳴,萬馬皆喑。謂駿馬抖動頸上的鬃毛嘶叫時,其他的馬都鴉雀無聲。後用來比喻一種沉悶的局面。叫一聲,喻指劉冒死大膽攻擊宦官,名動一時。
賞析
劉蕡是一個勇於直言,剛正不阿,絕不趨炎附勢的忠良,他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很有政治主張。在中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的一次科舉考試中,劉蕡秉筆直書,痛斥宦官專權,建議皇帝誅殺干涉朝政的宦官。考官雖然贊善劉蕡的才華,但是迫於宦官集團的權勢,不敢錄用他。所以劉蕡一生懷才不遇。官職只做到了祕書郎,最後還是被宦官誣陷,慘遭貶謫,客死異鄉。
毛澤東在讀到《新唐書·劉蕡傳》時,很讚賞劉蕡犀利俊逸的文風,旁批“起特奇”。因此,毛澤東在這首詩中讚揚劉蕡主張正義,敢於向黑暗勢力挑戰的鬥爭精神,抨擊宦官專權的黑暗統治。
“千載長天起大雲”,首句劈空而來,是起興。因為起得突兀,也可以說是“起特奇”。古諺雲:“雲從龍,風從虎。”這一句的關鍵詞是“起大雲”,有點劉邦《大風歌》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意思,是寫天人感應。“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感應。“千載長天起大雲”,則是對“萬馬齊喑叫一聲”的感應——這首詩首尾呼應,是一氣貫注的。聯想到1958年4月,毛澤東在廣州寫的《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首詩,那首詩的開頭兩句是“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那麼,“千載長天起大雲”還有一重意思,就是出現了風雷、出現了生氣,沉悶的空氣被打破了。出現風雷、出現生氣,又是因為出現了一個人!
“中唐俊偉有劉蕡”,次句對上句為承接。然而,如果把這兩句掉個個兒讀呢——“中唐俊偉有劉蕡,千載長天起大雲”,前因後果,是不是更順呢?順則順矣,卻平了許多,覺得沒勁。用書面語說,就是缺乏藝術張力。可見詩句的倒裝有時是必須的。
全詩的一二句氣勢磅礴,力度恢弘,盛讚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諸多像劉蕡這樣的“大雲”,豪傑、鬥士形象高大,令人敬仰和佩服。
“孤鴻鎩羽悲鳴鏑”,第三句是一轉。劉蕡的遭遇是一個悲劇。按魯迅的定義,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據唐人筆記記載:“劉蕡,楊嗣復門生也。對策以直言忤時,中官尤所妒忌。中尉仇士良謂嗣復曰:‘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瘋)漢耶?’嗣復懼而答曰:‘嗣復昔與劉蕡及第時,猶未風耳。’”(佚名《玉泉子》)又據史傳記載,劉蕡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對策呈上後,三位考官歎服嗟嘆,以為漢之晁(錯)、董(仲舒)無以過也。當年登科者共二十二人,因為宦官當道,考官歎服歸歎服,卻不敢錄取劉蕡。從這兩件事,可以想見當時朝官對宦官怕成什麼樣子。用“萬馬齊喑”來形容當時的政治局面,真不為過。總之,詩中用“孤鴻”來形容劉蕡孤立無援的處境,是恰當的;用“鎩羽”來形容他的結局,是形象的;用“鳴鏑”來象徵宦官對劉蕡迫害的凶殘,是生動的。
“萬馬齊喑叫一聲”,末句迴應首句,是合。悲劇美往往能提升到崇高美,崇高體現在何處呢?質言之,就是它表現了人的自尊意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寧為玉碎,不願瓦全。這一句就表達了類似的抗爭精神。三四兩句的關係,仍有逆折的關係。如倒過來,作“萬馬齊喑叫一聲,孤鴻鎩羽悲鳴鏑”,且不管韻字的平仄,雖然更覺可悲,悲劇美反而消失了。因為七絕的末句,乃是詩人的強調所在。強調“萬馬齊喑叫一聲”(“叫一聲”喻指劉蕡冒死攻訐宦官),突出人的抗爭精神,才能彰顯悲劇美,彰顯崇高美。“一聲”,與“萬馬齊喑”在量上形成極大反差。然而,正是這種反差,才凸顯了那“一聲”的可貴——因為它打破了沉寂,因為它叫出了生氣。《史記·商君列傳》雲“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這首詩在藝術上之富於張力,逆折的手法起了不小的作用。
全詩的三四句描述了劉蕡在封建統治的環境中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對劉蕡的深切同情和對宦官的切齒痛恨,對劉蕡在“萬馬齊喑”的沉悶境遇裡敢於挺身而出,孤軍奮戰,大叫一聲痛斥宦官的專橫,表示由衷的敬慕和讚賞。“萬馬齊喑”借用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名句。
參考資料:
1、潘強恩 等.《毛澤東詩詞全集賞析》: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8年 2、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劉蕡是一個勇於直言,剛正不阿,絕不趨炎附勢的忠良,他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很有政治主張。在中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的一次科舉考試中,劉蕡秉筆直書,痛斥宦官專權,建議皇帝誅殺干涉朝政的宦官。考官雖然贊善劉蕡的才華,但是迫於宦官集團的權勢,不敢錄用他。所以劉蕡一生懷才不遇。官職只做到了祕書郎,最後還是被宦官誣陷,慘遭貶謫,客死異鄉。
毛澤東在讀到《新唐書·劉蕡傳》時,很讚賞劉蕡犀利俊逸的文風,旁批“起特奇”。因此,毛澤東在這首詩中讚揚劉蕡主張正義,敢於向黑暗勢力挑戰的鬥爭精神,抨擊宦官專權的黑暗統治。
“千載長天起大雲”,首句劈空而來,是起興。因為起得突兀,也可以說是“起特奇”。古諺雲:“雲從龍,風從虎。”這一句的關鍵詞是“起大雲”,有點劉邦《大風歌》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意思,是寫天人感應。“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感應。“千載長天起大雲”,則是對“萬馬齊喑叫一聲”的感應——這首詩首尾呼應,是一氣貫注的。聯想到1958年4月,毛澤東在廣州寫的《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首詩,那首詩的開頭兩句是“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那麼,“千載長天起大雲”還有一重意思,就是出現了風雷、出現了生氣,沉悶的空氣被打破了。出現風雷、出現生氣,又是因為出現了一個人!
“中唐俊偉有劉蕡”,次句對上句為承接。然而,如果把這兩句掉個個兒讀呢——“中唐俊偉有劉蕡,千載長天起大雲”,前因後果,是不是更順呢?順則順矣,卻平了許多,覺得沒勁。用書面語說,就是缺乏藝術張力。可見詩句的倒裝有時是必須的。
全詩的一二句氣勢磅礴,力度恢弘,盛讚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諸多像劉蕡這樣的“大雲”,豪傑、鬥士形象高大,令人敬仰和佩服。
“孤鴻鎩羽悲鳴鏑”,第三句是一轉。劉蕡的遭遇是一個悲劇。按魯迅的定義,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據唐人筆記記載:“劉蕡,楊嗣復門生也。對策以直言忤時,中官尤所妒忌。中尉仇士良謂嗣復曰:‘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瘋)漢耶?’嗣復懼而答曰:‘嗣復昔與劉蕡及第時,猶未風耳。’”(佚名《玉泉子》)又據史傳記載,劉蕡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對策呈上後,三位考官歎服嗟嘆,以為漢之晁(錯)、董(仲舒)無以過也。當年登科者共二十二人,因為宦官當道,考官歎服歸歎服,卻不敢錄取劉蕡。從這兩件事,可以想見當時朝官對宦官怕成什麼樣子。用“萬馬齊喑”來形容當時的政治局面,真不為過。總之,詩中用“孤鴻”來形容劉蕡孤立無援的處境,是恰當的;用“鎩羽”來形容他的結局,是形象的;用“鳴鏑”來象徵宦官對劉蕡迫害的凶殘,是生動的。
“萬馬齊喑叫一聲”,末句迴應首句,是合。悲劇美往往能提升到崇高美,崇高體現在何處呢?質言之,就是它表現了人的自尊意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寧為玉碎,不願瓦全。這一句就表達了類似的抗爭精神。三四兩句的關係,仍有逆折的關係。如倒過來,作“萬馬齊喑叫一聲,孤鴻鎩羽悲鳴鏑”,且不管韻字的平仄,雖然更覺可悲,悲劇美反而消失了。因為七絕的末句,乃是詩人的強調所在。強調“萬馬齊喑叫一聲”(“叫一聲”喻指劉蕡冒死攻訐宦官),突出人的抗爭精神,才能彰顯悲劇美,彰顯崇高美。“一聲”,與“萬馬齊喑”在量上形成極大反差。然而,正是這種反差,才凸顯了那“一聲”的可貴——因為它打破了沉寂,因為它叫出了生氣。《史記·商君列傳》雲“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這首詩在藝術上之富於張力,逆折的手法起了不小的作用。
全詩的三四句描述了劉蕡在封建統治的環境中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對劉蕡的深切同情和對宦官的切齒痛恨,對劉蕡在“萬馬齊喑”的沉悶境遇裡敢於挺身而出,孤軍奮戰,大叫一聲痛斥宦官的專橫,表示由衷的敬慕和讚賞。“萬馬齊喑”借用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名句。
參考資料:
1、潘強恩 等.《毛澤東詩詞全集賞析》: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8年 2、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