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九日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重陽節 邊塞 寫景 相思

譯文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出的沙沙作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願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淒涼。

註釋
九日。即農曆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麼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參考資料:

1、張秉戍.納蘭詞箋註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徐燕婷、朱慧國 .納蘭詞評註 :上海三聯書店 ,2014-1 :385 .

創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採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  

參考資料:
1、張秉戍  .納蘭詞箋註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煞蕭索景象,渲染了悽清冷寂的氛圈。過片點明佳節思親之意、結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歸而烘托、反襯出此刻的寂寥傷情的苦況。

  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迴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絡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彷彿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餘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採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參考資料:

1、安意如 .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 :63 .

創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採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  

參考資料:
1、張秉戍  .納蘭詞箋註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煞蕭索景象,渲染了悽清冷寂的氛圈。過片點明佳節思親之意、結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歸而烘托、反襯出此刻的寂寥傷情的苦況。

  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迴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絡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彷彿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餘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採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參考資料:

1、安意如 .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 :63 .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