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寫人 寫景 愛情

譯文

譯文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註釋
芙蓉”又稱為“荷”、“蓮”。象徵義:一是取荷美好形象營造一種雅緻的景象,或寧靜或歡愉;二是取敗荷的形象營造一種衰敗意境,或對逝去光陰嘆惋,或對生活環境破敗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汙泥而不染”的品質,託物言志,寄寓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這裡則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huán):總髮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於……。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參考資料:

1、蘇櫻.納蘭詞典評:銀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張秉戍.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賞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於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複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絃,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後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洩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於是抓緊時間,轉過迴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悽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複雜活動排解矛盾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複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迴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裡,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迴廊裡,他們幽情暗結。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迴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迴廊影裡誓生生”。因此,迴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參考資料:

1、蘇櫻.納蘭詞典評:銀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三聯書店,1986年8月:1-4

創作背景

  據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參考資料:


賞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於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複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絃,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後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洩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於是抓緊時間,轉過迴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悽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複雜活動排解矛盾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複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迴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裡,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迴廊裡,他們幽情暗結。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迴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迴廊影裡誓生生”。因此,迴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參考資料:

1、蘇櫻.納蘭詞典評:銀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三聯書店,1986年8月:1-4

創作背景

  據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參考資料: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