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誰先覺原文賞析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譯文
譯文
生只不過是看起來真實一點的夢境,誰能夠先看穿這個呢?我生平所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
春天我在茅草屋裡睡足了覺,窗外的日光慢慢地移動。
註釋
大夢誰先覺:大夢:道家對人生的一種看法。覺:讀音為jué,這裡謂覺醒之意。
平生:平素,往常。
遲遲:徐緩貌。
1、呂樹坤《四大名著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6頁
賞析
本詩出自《三國演義》,無任何正史記載。與其說是諸葛亮詩,不如說是羅貫中詩。《三國演義》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為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羅貫中亦不愧為小說大家,從這首小詩就能看出端倪來。首先,從寫作角度來說,此詩為諸葛亮的出場,做了大氣盤旋的鋪墊。那麼對於小說中的人物刻畫和場景氛圍渲來說,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其次,此詩是為諸葛亮量身訂做的,不僅十分符合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開始就為諸葛亮戴上了一頂智慧的帽子。說到這裡了,就必須要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了。大夢,是道家對人生的一種詮釋,在道思想中,夢既指混沌迷濛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與思想。“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理解,意思就是在這亂世之中,人人迷茫,驚慌失措,但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其中的緣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這裡為什麼是道教思想,而不是其他諸如佛教等教派的思想呢?明代小說家有一個通用的人物形象塑造定型,凡是智慧型的人物,都賦予道士身份,或者與道士形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如大家熟知的瓦崗塞軍師徐茂功、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梁山的軍師吳用及智慧人物公孫勝,等等。羅貫中塑造諸葛亮也是一樣,仙風道骨,呼風喚雨。因此,詩的第一句,基本上就給諸葛亮在小說中的形象定了型。還有一點,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詩句的意思正好與此呼應。
後兩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經從美夢中醒來了,可窗外的太陽還在慢慢吞吞的移動。這句更深層的意思是表達諸葛亮雖然超然物外,遺世隱居,卻從未放棄心懷天下、等待伯樂到來的雄心。用“日”來隱喻賞識自己的伯樂、未來的明主,用“日遲遲”形容明主的到來太慢了。實際上這是說給劉備聽的,他在埋怨劉備來得太遲了。因為戰亂年代,機會稍縱即逝,明主和賢臣相遇、相識、相知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也相當的寶貴。
由此可見,羅貫中把這首詩放在此處、此時,何其高妙,簡直是神來之筆。
這首詩,僅從字面上看,前兩句與後兩句似乎沒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絡,但仔細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大智大賢者的形象便活現出來了。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造詣。
參考資料:
1、呂樹坤《四大名著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7頁賞析
本詩出自《三國演義》,無任何正史記載。與其說是諸葛亮詩,不如說是羅貫中詩。《三國演義》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為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羅貫中亦不愧為小說大家,從這首小詩就能看出端倪來。首先,從寫作角度來說,此詩為諸葛亮的出場,做了大氣盤旋的鋪墊。那麼對於小說中的人物刻畫和場景氛圍渲來說,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其次,此詩是為諸葛亮量身訂做的,不僅十分符合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開始就為諸葛亮戴上了一頂智慧的帽子。說到這裡了,就必須要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了。大夢,是道家對人生的一種詮釋,在道思想中,夢既指混沌迷濛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與思想。“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理解,意思就是在這亂世之中,人人迷茫,驚慌失措,但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其中的緣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這裡為什麼是道教思想,而不是其他諸如佛教等教派的思想呢?明代小說家有一個通用的人物形象塑造定型,凡是智慧型的人物,都賦予道士身份,或者與道士形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如大家熟知的瓦崗塞軍師徐茂功、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梁山的軍師吳用及智慧人物公孫勝,等等。羅貫中塑造諸葛亮也是一樣,仙風道骨,呼風喚雨。因此,詩的第一句,基本上就給諸葛亮在小說中的形象定了型。還有一點,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詩句的意思正好與此呼應。
後兩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經從美夢中醒來了,可窗外的太陽還在慢慢吞吞的移動。這句更深層的意思是表達諸葛亮雖然超然物外,遺世隱居,卻從未放棄心懷天下、等待伯樂到來的雄心。用“日”來隱喻賞識自己的伯樂、未來的明主,用“日遲遲”形容明主的到來太慢了。實際上這是說給劉備聽的,他在埋怨劉備來得太遲了。因為戰亂年代,機會稍縱即逝,明主和賢臣相遇、相識、相知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也相當的寶貴。
由此可見,羅貫中把這首詩放在此處、此時,何其高妙,簡直是神來之筆。
這首詩,僅從字面上看,前兩句與後兩句似乎沒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絡,但仔細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大智大賢者的形象便活現出來了。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造詣。
參考資料:
1、呂樹坤《四大名著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7頁-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