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頭寺原文賞析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譯文
譯文
牛頭山上見到鶴林禪師,禪機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滿山中,山高寺遠,連銀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傳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眾生長處黑夜,故施慈悲,於世間遍佈遠比黃金更貴的佛法。
我年紀已老,別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性了。
註釋
牛頭:牛頭寺。鶴林:鶴林禪師,一說為附近的鶴林寺。
逕(jìng):同“徑”,山路。
天河:銀河。
傳燈:佛法像燈一樣,能夠照破世間冥暗,所以佛門把傳法稱為“傳燈。”
不住心:猶無住心,即空靈禪心。
賞析
該詩是杜甫往牛頭山拜訪鶴林禪師後,下山回望的記述。
“牛頭見鶴林,梯徑繞幽林。”詩人拜見禪師後,感覺到禪機深奧高妙,猶如上山來的山經,盤旋曲折,穿雲繞霧,難見真面目。描寫牛頭寺的景色,表示詩人對禪居生活及心境的嚮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陰。”待詩人更上一層樓,頓覺所要尋者,原來睹面就是。浮動在遠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銀河,無一不是。在這裡,衲子們不捨夜晝,佈道傳燈,嚮往那黃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詩人法喜充滿,禪悅遍佈。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詩人接著感嘆傳播佛法並不容易,但禪師仍然慈悲傳法。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理解到此,詩人對佛法與鶴林禪師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執著於此,所以說“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淨境,詩人很嚮往之。詩人年紀也大了,不適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性了。其實,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涼界也會更加自在。
杜甫寫有禪詩數十首,中多論禪禮佛之句。從此可看出杜甫於佛法確有所得,領會《金剛經》“應無所往,而生其心”的義理。從他的一生雖困苦不堪,但始終“哀而不傷”的中庸境界來看,詩人的確是從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心繫禪悅的心跡。
參考資料:
1、印嚴,翟豔春著.禪詩畫意 1 印嚴繪畫唐代禪詩百首: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01:49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杜甫遊梓州郪縣西南牛頭寺時所作,時年五十二歲。這一年間,杜甫因陪一些官員遊賞蜀國山水,曾到閬州(四川閬中),遊牛頭、兜率、惠義諸寺。
參考資料:
1、郭謙著.盛唐十大詩人交往史錄: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3:179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