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一竿風月原文賞析
潮生理棹,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譯文
譯文
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濛風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濱的子陵釣臺西邊。賣魚的時候惟恐走近城門跟前,更不用說還會到鬧市深處去了。
潮生時泛船出去打魚,潮平時擺船靠岸繫纜,潮落時高唱漁歌歸家。當時的人們錯把我比作披蓑垂釣的嚴光,然而,我更願作一位無名的漁父。
註釋
鵲橋仙:詞牌名,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
一竿風月:風月中垂一釣竿。
蓑(suō):蓑衣。
釣臺:漢代隱士嚴光隱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廬縣。
況肯:更何況。
紅塵:指俗世。
棹(zhào):指船槳。
潮平繫纜:潮水滿漲時停船捕魚。
浩歌:指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嚴光:即嚴子陵,漢代著名隱士。
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
創作背景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後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志。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今浙江紹興)時所作。
參考資料:
1、林力,肖劍.《宋詞鑑賞大典 (上、中、下卷) 》:長征出版社,1990年:第974頁
賞析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臺西住”,這裡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徵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閒、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繫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徵召,但還有求名心。陸游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後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父》,後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漁父詞,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
陸游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在張志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讀者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陸游另有一首《鵲橋仙》詞:“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閒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也是寫漁父的。它上片所寫的大概是他四十八歲那一年在漢中的軍旅生活。而這首詞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略中原事業夭折以後,回到山陰故鄉時作的。兩首詞同調、同韻,都是寫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決不是張志和《漁父》那種恬淡、閒適的隱士心情。讀這首詞時,應該注意他這個創作背景和創作心情。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1-1392頁-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