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原文賞析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譯文
譯文
我這個迂腐的儒生,可嘆一生碌碌無奇,卻只愛前人留下來的著作,從不將我欺騙。
白髮無情地爬上頭頂,漸漸地進入老年,讀書的青燈卻依舊像兒時那樣親切有味。
高大的梧桐策策作響,傳來一陣陣寒意,讀書興致正濃,忽聽更鼓鼕鼕催人入睡。
秋夜漫漫,飢腸轆轆,再也難以讀下去,喝杯山藥煮成的薯粥,勝過那佳餚美味。
註釋
以二鼓盡為節:指讀書讀到二更天才停止。二鼓,指更鼓報過二更。
腐儒:作者自稱。
碌碌:平庸,無所作為。
遺編:遺留後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不我欺:並不欺騙我。
策策:象聲詞,指風搖動樹葉發出的響聲。
疊鼓:輕輕擊鼓,指更鼓。
鼕鼕:象聲詞,指鼓聲。
迫睡期:催人睡覺。
作祟:暗中搗鬼,形容夜深了還沒有睡覺,肚子餓了。
瓊糜:像瓊漿一樣甘美的粥。糜,粥。
賞析
首聯自嘆為“碌碌無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遺書可讀,是夜讀的緣起,詩筆平平。聯絡陸游的生平抱負和志越,內涵卻不簡單。陸游早年即飽報國壯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顧以“奇才”自負;自稱“腐儒”與“嘆無奇”,都含有“世不我許,我不世與”——即當道不明,才不見賞之慨。“獨喜遺編不我欺”,則含有不屑與世浮沉,而要堅持得自“通編”的“濟世”理想之意。與五十二歲時作的《讀書》的“讀書本意在元元”,六十七歲時作的《五更讀書示子》的“暮年於書更多味,眼底明明見莘渭”,七十三歲時作的《讀書》的“兩眼欲讀天下書,力雖不逮志有餘。千載欲追聖人徒,慷慨自信寧兔愚”,七十五歲時作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聖師雖遠有遺經,萬世猶存舊典型。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雷一燈青”,八十一歲時作的《讀書示於局鬱郁遹》的“忍飢講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歲時作的《讀書》的“少從師友講唐虞,白首襟環不少舒。舊謂皆當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書”等句參看,其事自明。
次聯從室內寫夜讀,是全詩最精彩的兩句。陸游到老還以眼明齒堅自豪,而頭上可能早已出現一些白髮,故四十以前,即已談及“白髮”,這裡出句也說是“白髮無情侵老境”。這句孤立看便無奇。與下句作對,卻構成很美的意境:頭有“白髮”逼近“老境”的人,對著“青燈”夜讀,還覺得意味盎然,象兒時讀書一樣。“白髮”“青燈”“無情”“有味”“老境”“兒時”’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聯想。凡是自幼好學,覺得讀書有味,到老猶好學不倦的人,讀了這聯詩,都會感到親切,無限神往,沉浸於詩人所刻劃的夜讀情景。這一聯與後期的《風雨夜坐》中的“欹枕舊遊來眼底,掩書餘味在胸中”一聯,最能打動中老年人胸中的舊情和書味,把他們的欲言難言之境與情寫得“如在目前”。詩人六十三歲時作的《冬夜讀書》:“退食淡無味,一窗寬有餘。重尋總角夢,卻對短檠書”,七十七歲時作的《自勉》的“讀書猶自力,愛日似兒時”等句,可和此聯參證。
第三聯從室外寫秋夜。在“高梧”樹葉的搖落聲中傳來“寒意”。重複敲打的更鼓報過二更,明日公務在身,雖書興猶濃,而“睡期”卻苦不能延。策策、鼕鼕,聲聲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聯以寫入睡前的進食作結。忍飢讀書,一杯山藥煮成的薯粥,卻認為勝過“瓊糜”。從進食情況表現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情懷。八十四歲時作的《讀書至夜分感嘆有賦》的“老人世間百念衰,惟好古書心未移。斷碑殘刻亦在櫝,時時取玩忘朝飢”等句,更可見出他這種生活與情懷貫徹始終。這兩聯筆調清淡,但意境不薄。
陸游詩風格在統一中富有多樣化,這首詩是他的平淡疏暢又富有深味的作品。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陸游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3:20-22創作背景
陸游自少至老,好學不衰,集中寫夜讀的詩篇,到八十歲以後還多見。他詩歌創作的高度成就,和這種好學精神是分不開的。這首詩寫於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興通判時。這首詩是為描寫作者在他鄉夜晚苦讀詩書的情形,表現亂世中人難能可貴的好學精神而作。
參考資料:
1、劉揚忠注評.陸游詩詞選評:三秦出版社,2008.2:9-10
賞析
首聯自嘆為“碌碌無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遺書可讀,是夜讀的緣起,詩筆平平。聯絡陸游的生平抱負和志越,內涵卻不簡單。陸游早年即飽報國壯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顧以“奇才”自負;自稱“腐儒”與“嘆無奇”,都含有“世不我許,我不世與”——即當道不明,才不見賞之慨。“獨喜遺編不我欺”,則含有不屑與世浮沉,而要堅持得自“通編”的“濟世”理想之意。與五十二歲時作的《讀書》的“讀書本意在元元”,六十七歲時作的《五更讀書示子》的“暮年於書更多味,眼底明明見莘渭”,七十三歲時作的《讀書》的“兩眼欲讀天下書,力雖不逮志有餘。千載欲追聖人徒,慷慨自信寧兔愚”,七十五歲時作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聖師雖遠有遺經,萬世猶存舊典型。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雷一燈青”,八十一歲時作的《讀書示於局鬱郁遹》的“忍飢講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歲時作的《讀書》的“少從師友講唐虞,白首襟環不少舒。舊謂皆當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書”等句參看,其事自明。
次聯從室內寫夜讀,是全詩最精彩的兩句。陸游到老還以眼明齒堅自豪,而頭上可能早已出現一些白髮,故四十以前,即已談及“白髮”,這裡出句也說是“白髮無情侵老境”。這句孤立看便無奇。與下句作對,卻構成很美的意境:頭有“白髮”逼近“老境”的人,對著“青燈”夜讀,還覺得意味盎然,象兒時讀書一樣。“白髮”“青燈”“無情”“有味”“老境”“兒時”’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聯想。凡是自幼好學,覺得讀書有味,到老猶好學不倦的人,讀了這聯詩,都會感到親切,無限神往,沉浸於詩人所刻劃的夜讀情景。這一聯與後期的《風雨夜坐》中的“欹枕舊遊來眼底,掩書餘味在胸中”一聯,最能打動中老年人胸中的舊情和書味,把他們的欲言難言之境與情寫得“如在目前”。詩人六十三歲時作的《冬夜讀書》:“退食淡無味,一窗寬有餘。重尋總角夢,卻對短檠書”,七十七歲時作的《自勉》的“讀書猶自力,愛日似兒時”等句,可和此聯參證。
第三聯從室外寫秋夜。在“高梧”樹葉的搖落聲中傳來“寒意”。重複敲打的更鼓報過二更,明日公務在身,雖書興猶濃,而“睡期”卻苦不能延。策策、鼕鼕,聲聲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聯以寫入睡前的進食作結。忍飢讀書,一杯山藥煮成的薯粥,卻認為勝過“瓊糜”。從進食情況表現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情懷。八十四歲時作的《讀書至夜分感嘆有賦》的“老人世間百念衰,惟好古書心未移。斷碑殘刻亦在櫝,時時取玩忘朝飢”等句,更可見出他這種生活與情懷貫徹始終。這兩聯筆調清淡,但意境不薄。
陸游詩風格在統一中富有多樣化,這首詩是他的平淡疏暢又富有深味的作品。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陸游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3:20-22創作背景
陸游自少至老,好學不衰,集中寫夜讀的詩篇,到八十歲以後還多見。他詩歌創作的高度成就,和這種好學精神是分不開的。這首詩寫於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興通判時。這首詩是為描寫作者在他鄉夜晚苦讀詩書的情形,表現亂世中人難能可貴的好學精神而作。
參考資料:
1、劉揚忠注評.陸游詩詞選評:三秦出版社,2008.2:9-10
-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