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甲辰中秋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吳文英

紺海掣微雲,金井暮涼,梧韻風急。何處樓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綃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
竹房苔徑小,對日暮、數盡煙碧。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二十五、聲聲秋點,夢不認、屏山路窄。醉魂幽揚,滿地桂陰無人惜。

中秋節 寫景 孤獨

譯文

⑴尾犯:詞牌名。《詞譜》:“詞見《樂章集》,‘夜雨滴空階’詞,注:正宮,‘晴煙暮暮’詞,注:林鐘商。”秦觀詞名“碧芙蓉”。雙調,九十四字為正格。吳詞下片第二句添一字,為九十五字變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韻。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歡”。
⑸涇:一本作“輕”。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244年中秋。甲辰年即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根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當時詞人四十五歲,尚在蘇州。甲辰年是蘇姬離去之年,蘇姬去後五月為中秋,故有“影留人去”之語。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鑑賞

  “紺海”三句,狀中秋節的天氣。言傍晚時分,天青色的空中飄飛著幾朵白雲,很快天色轉暗,夜暮中颯颯秋風吹落下井邊的桐葉。此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也。“何處”兩句,想象語。此處是說:時在中秋,不知道哪一處樓閣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圓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寫月光。“汜”,即泛;“悰”,快樂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剛清洗過的綃帛一樣泛出陣陣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節也倍覺高興,將那圓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塵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啟下,轉入己的傷別離。此言天上月兒圓,而地上卻人分離。惟剩下室中的遺蹟尚在。所以圓月雖明亮,可是詞人卻不願看到這深夜的明月光從簾隙中透射進來,以免使他看到室中離人的遺物更添悲傷。至末三句,天上地下適成鮮明對比,使人更是倍覺同情詞人之生別離。 

  “竹房”兩句,述孤寂。言詞人孤身一人在竹屋中深居簡出,所以室外的小徑,因為無人走動也長出了苔蘚。黃昏日斜,獨居無聊,惟有仰望碧天,機械地數著朵朵煙霞,打發這無聊的時光。“露蓼”兩句,憶年輕時。言詞人年輕時候與伊人(即上片“人去”之離人)曾在靈巖山前的採香涇畔相遇,互相認識。“二十五”兩句承前,寫今之夢境依稀。“二十五”,可解為過去的二十五年時間。詞人今年四十五歲,二十五年前剛是二十歲,與上句“年時”(即年輕時候)相吻合。詞人說:二十五年過去了,現在我在夢境中已認不清那條兩人曾經走過的“屏山”小徑了。“醉魂”兩句,言己之醉醒兩朦朧矣。此言己在過節時,喝得大醉入夢,所以夢中無法認清小徑通向哪裡,醒後仍醉意熏熏,連滿地的桂花都毫不愛惜的踐踏過去。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244年中秋。甲辰年即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根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當時詞人四十五歲,尚在蘇州。甲辰年是蘇姬離去之年,蘇姬去後五月為中秋,故有“影留人去”之語。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鑑賞

  “紺海”三句,狀中秋節的天氣。言傍晚時分,天青色的空中飄飛著幾朵白雲,很快天色轉暗,夜暮中颯颯秋風吹落下井邊的桐葉。此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也。“何處”兩句,想象語。此處是說:時在中秋,不知道哪一處樓閣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圓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寫月光。“汜”,即泛;“悰”,快樂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剛清洗過的綃帛一樣泛出陣陣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節也倍覺高興,將那圓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塵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啟下,轉入己的傷別離。此言天上月兒圓,而地上卻人分離。惟剩下室中的遺蹟尚在。所以圓月雖明亮,可是詞人卻不願看到這深夜的明月光從簾隙中透射進來,以免使他看到室中離人的遺物更添悲傷。至末三句,天上地下適成鮮明對比,使人更是倍覺同情詞人之生別離。 

  “竹房”兩句,述孤寂。言詞人孤身一人在竹屋中深居簡出,所以室外的小徑,因為無人走動也長出了苔蘚。黃昏日斜,獨居無聊,惟有仰望碧天,機械地數著朵朵煙霞,打發這無聊的時光。“露蓼”兩句,憶年輕時。言詞人年輕時候與伊人(即上片“人去”之離人)曾在靈巖山前的採香涇畔相遇,互相認識。“二十五”兩句承前,寫今之夢境依稀。“二十五”,可解為過去的二十五年時間。詞人今年四十五歲,二十五年前剛是二十歲,與上句“年時”(即年輕時候)相吻合。詞人說:二十五年過去了,現在我在夢境中已認不清那條兩人曾經走過的“屏山”小徑了。“醉魂”兩句,言己之醉醒兩朦朧矣。此言己在過節時,喝得大醉入夢,所以夢中無法認清小徑通向哪裡,醒後仍醉意熏熏,連滿地的桂花都毫不愛惜的踐踏過去。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