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原文賞析
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雲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譯文
譯文
來時的路如一條細線從雲煙中蜿蜒而出,極目遠送大雁歸去。雲兒也過不了這第四重陽關。忽然聽到山中禽鳥重新唱響,杜鵑鳥悲啼,這時正是我滿腹愁怨的時候啊。
憂傷損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憶起我當年喝醉時候寫下的詩句。渡過千山萬水,穿過重重雲海,心已許定。(只希望)暮年時候能在南浦小屋中,捲簾賞那西山之雨。
註釋
第四陽關:當為宜州附近關名。
山胡:鳥名。
囀(zhuàn):鳥婉轉地叫。
子規:杜鵑。
醉時句:庭堅《夜發分寧寄杜澗叟》雲:“我只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渡水穿雲:指歸鴻。
軒:有窗的長廊。
賞析
上闋描繪作者複雜的心情,“煙中一線來時路”便是他這種複雜心緒的形象概括:詞人風塵僕僕地長途跋涉,來到這遠離京城的異地,他首先回顧的是來時的道路,而這路已為茫茫的煙塵所籠罩,只留下若有若無的一線痕跡,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歸去,然而歸期亦如歸路一樣渺茫難尋的複雜情懷盡現無遺。“極目送,歸鴻去”,是他思歸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舉目望見天際的歸鴻翩飛北去,他望到它們飛向天邊,飛得不見了蹤影,還在引頸翹首目送那已經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為鴻雁能歸而己不能歸,他多麼想變成一隻鴻雁離開這舉目無親的異鄉呵!“第四陽關雲不度”,極言此地之荒僻遙遠。“陽關”本在隴西。王維《渭城曲》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裡“陽關”乃借用,“第四陽關”形容此地比“陽關”還要遙遠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雲都不再飛渡,而人還得渡越此關……“山胡新囀,子規言語”形容季節的特徵,尤其增加鄉思的愁懷,山雀的鳴囀與子規的哀啼益發令人增加千種別意,萬種愁懷。
下闋愁情慘懷的抒發,而極力自我排遣:“憂能損性休朝暮”是一句訴諸理性的語言,詞人說憂愁能損傷性情,休要朝朝暮暮為它所困擾糾纏。他想起醉中曾經寫過的詩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詞人願自己常常處於酣醉狀態,這樣就可以從憂中解脫,而讓滿川風月去替他人憂愁。“渡水穿雲心已許”是一句認命之詞,詞人千里迢迢渡水穿雲飄泊異地已不止這一次,對於坎坷的命運心中已早該默認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時光,那麼便讓它與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軒一同去領受西山來的風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極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與具象的“小軒南浦”合二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體化,而且給以豁達的態度迎接人世風雨的深層意識也賦予了形象性的特徵。“卷西山雨”顯然是從唐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而來,但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蘊,因而更顯得深沉蘊藉。
參考資料:
1、中華詩詞年鑑編輯部編.中華詩詞年鑑 首卷 1988: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首卷第387頁創作背景
“玉壘高桐拂玉繩,上含非霧下含冰。”主要描繪桐樹的俊拔和堅毅的品性。梧桐的生長環境是惡劣的,它的枝葉為雲氣所繚繞,它的腳下是冰雪。梧桐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一種與鳳凰相連的佳木,詩人在描寫中刻意渲染一種悲涼的氛圍。山名用“玉壘”,玉石高潔出塵,已有一種堅硬的感覺;桐稱“高桐”,本身也有一種悲劇氣質。
“枉教紫鳳無棲處,斫作秋琴彈壞陵。”感嘆高桐白白長得高大,最後被人斫作秋琴去彈《壞陵》古曲。棲息於樹上的鳥是那傳說中最潔淨的鳳凰,而詩人特意選擇“紫鳳”一詞加以美飾,色彩上更加鮮明;琴說是“秋琴”,也是在著意突出一種寒涼之意。
詩人朦朧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使得這首七絕在藝術上細美憂約,具有抑鬱的情調和憂傷美。
參考資料:
1、李淼著.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長春出版社,1990.12:第397-398頁 2、楊春俏,吉新巨集注析.中晚唐抒情詩選: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65頁賞析
上闋描繪作者複雜的心情,“煙中一線來時路”便是他這種複雜心緒的形象概括:詞人風塵僕僕地長途跋涉,來到這遠離京城的異地,他首先回顧的是來時的道路,而這路已為茫茫的煙塵所籠罩,只留下若有若無的一線痕跡,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歸去,然而歸期亦如歸路一樣渺茫難尋的複雜情懷盡現無遺。“極目送,歸鴻去”,是他思歸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舉目望見天際的歸鴻翩飛北去,他望到它們飛向天邊,飛得不見了蹤影,還在引頸翹首目送那已經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為鴻雁能歸而己不能歸,他多麼想變成一隻鴻雁離開這舉目無親的異鄉呵!“第四陽關雲不度”,極言此地之荒僻遙遠。“陽關”本在隴西。王維《渭城曲》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裡“陽關”乃借用,“第四陽關”形容此地比“陽關”還要遙遠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雲都不再飛渡,而人還得渡越此關……“山胡新囀,子規言語”形容季節的特徵,尤其增加鄉思的愁懷,山雀的鳴囀與子規的哀啼益發令人增加千種別意,萬種愁懷。
下闋愁情慘懷的抒發,而極力自我排遣:“憂能損性休朝暮”是一句訴諸理性的語言,詞人說憂愁能損傷性情,休要朝朝暮暮為它所困擾糾纏。他想起醉中曾經寫過的詩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詞人願自己常常處於酣醉狀態,這樣就可以從憂中解脫,而讓滿川風月去替他人憂愁。“渡水穿雲心已許”是一句認命之詞,詞人千里迢迢渡水穿雲飄泊異地已不止這一次,對於坎坷的命運心中已早該默認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時光,那麼便讓它與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軒一同去領受西山來的風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極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與具象的“小軒南浦”合二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體化,而且給以豁達的態度迎接人世風雨的深層意識也賦予了形象性的特徵。“卷西山雨”顯然是從唐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而來,但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蘊,因而更顯得深沉蘊藉。
參考資料:
1、中華詩詞年鑑編輯部編.中華詩詞年鑑 首卷 1988: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首卷第387頁創作背景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